与江南的真正相遇,应该是来自于一段尴尬:
一次,在自己的消息中,顺着点赞和评论,我回访了他的文章《最后的长城》,并打赏、留评致谢;意外收到了这样的回复:
最初的相遇,君之真诚热情令我感动,虽不曾谋面,惺惺相惜。何谢之有!
我承认我不是个特别细心的人,尤其表现在生活中和简书中的情况是,如果不是长相或名字特别有特色的,我一般头一、两次打交道后是很难记住人家的。
我想我这次肯定又是失礼了。于是我又翻看了他的几篇文章,终于找到了我第一次留下的痕迹,不过是因为能量短缺,所以只留下了赞赏和“能量不足,友友见谅!”的评论而已,就使得人家如此诚意相待?而我却几乎对人家没有太多印象。
惭愧之余,我重新品读了他的几篇旧文,发现他的文章原来写的很有特色;从那天开始,他的每篇更文我都尽量认真阅读、留评,也从此记住了这个名字:江南秦裔。
文字中,可以窥见一个人的灵魂。
于江南秦裔,其实至今我们也没有过太多的交流;有限的交流,都只在彼此文章的留评之中。
但是文字中,一个人是无法隐瞒自己的内心的。
江南秦裔每次的留评,我不能夸大其词的说是句句打动自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看得出他必定是在认真读过自己的文章后,认真地留下的评论。
仅凭这一点,我断定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而一个真诚对待他人的人,也必定会忠诚、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文字。
他的文章(他偶尔也写诗,只不过我对诗歌确实是无感,所以不做评价),有人说是散文,我却不懂这些,只知道读他的文章,像是一位许久未见的老友,就着一壶清酒,面对面的与你将过去的事情娓娓道来。
那种感觉,像是跟着他走进了回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像是在看惯了千篇一律的鸡汤文、自嗨文之后,扑面而来的一缕清风。
总之,读江南的许多文章,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
喜欢之余,连我自己最近写的几篇文章,都想极力模仿他的风格;可惜的是,风骨这东西,不是随意想要就有的。
《刘武 (1) 小说》系列,《在北乔》系列,《我的老师》系列.....
儿时伙伴之间的意气是非,师生之间的隐隐情谊,青春洋溢的游戏欢乐,一切的故事,在江南的笔下显得那么熟悉、亲近、自然,且妙趣横生。
我不知道江南的年纪,不过我想这并不是重要,重要的是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可敬之人。
看他文章的收益和评论区,可以发现,他不是一个喜欢随意互动的人,这在当前“抱团”和“看脸”成风的简书来说,我觉得尤为难得。
个人认为,起码这是一个从未计较那些名利得失的人。
蟹行江河发起这次“2020十大简书清流作者”征文活动,看到征文的要求那刻起,我就在心里思考这“清流”的含义;我想到了女侠所说,每个人心中,对于这个词语都有着自己的概念。
首先我觉得,“清流”,从字面讲,起码在精神层次不会随波逐流;
其次,应有自己独特的文风,使读者眼前一亮,或怡情,或怡心;
最后一点,其人应当谦逊、低调,清正而不清高,寡欲而不寡合。
这是我对“清流”的一点个人理解。
江南秦裔,有着如山一样的沉稳、内敛;又像一条明媚的河,一条岁月的河,在文字中静静流淌,与世无争。
所以,以我个人的理解,以我个人的了解,本次征文,我推荐作者江南秦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