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今夜里    应念未归人——咏除夕古诗词赏析(二)

故园今夜里    应念未归人

——咏除夕古诗词赏析(二)

王传学

除夕新年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许多游子长年漂泊在外,难于回家,只好在诗中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唐代诗人张说的《钦州守岁》,表现了盼归故乡的强烈愿望: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张说(yuè)(公元667—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唐朝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曾三任宰弼,擅长文学,一生掌文学之任三十多年,有助成文治之功,也颇有武略,可谓文武兼备,是推动“开元之治”的一位重要人物。《全唐文》收录其文211篇,《全唐诗》收录其诗293首。

此诗写于公元703至705年诗人贬逐钦州时的新年。前两句写送旧迎新,点明“守岁”。后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愿望:自己的愁心会随着北斗的斗柄一样旋转,由北方转向东方,春天将带他重返故乡。

斗:指北斗星,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诗中生动地再现了因公务在身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与家人团聚的远方游子,在除夕之夜守岁不眠的思乡之情,以及盼归故乡的强烈愿望。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除夜有怀》,渴望梦中与家人团聚:

五更钟漏欲相催,

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

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

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

相思那得梦魂来。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其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此诗开头写新旧时序代谢,光阴易逝,四季推移,岁月无痕的自然现象,接下来写除夕之夜,诗人看落焰残灯,香炉尽灰,遥想故乡,家家团聚守岁,而自己却独坐帐中自饮闷酒,于是希望梦中魂归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除夕之际家家守岁一夜未睡,诗人连“梦归”也做不到,将思念的愁苦更添一层。

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想象家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倍觉伤感: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约公元704—765年),字达夫、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直抒胸臆,不尚雕饰,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诗人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诗人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将“霜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遂使其起到增其一倍的效果。

“故乡今夜思千里”,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这种反客为主的反衬手法,更加突出了诗人思乡之情切。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同样的思念,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在柳家庄)中表现得十分浓烈: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除夕本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可是诗人客居他乡,不能与家人一起守岁,更凄凉的是,守岁之时连酒也没有,思乡之情不由得涌上心头,泪流满巾。诗人感叹“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遥想“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家乡的亲人在今夜里必定惦念着在外地的自己,让诗人在孤寂清冷中感受到了亲人的温馨。

元和十年(公元816年),白居易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的凶手,被掌权者污为“僭越”而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思想上的消极情绪在诗中也多有表现。即便在送旧迎新的除夕夜,这种情绪也依然在诗中流露出来: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除夜·薄晚支颐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江州的第二年除夕,时46岁。

诗一开始,写诗人除夕夜孤独、百无聊赖的情形:一到晚上就用手支撑着头坐在那儿,到了半夜枕着胳膊睡着了。守夜本是高兴的事,诗人由于被贬,心情不好,适逢佳节,倍感凄凉。接下来写自己的凄凉境遇:离开长安后,再也难于回去;到老在江南度日,只好抛弃家乡渭北的田地了。结尾感叹自己从早到晚困在浔阳,到明天就是三年了。

诗中描写的诗人在除夕夜孤苦凄清的情状,与《琵琶行》中“天涯沦落人”的感叹是一致的,是当时诗人境况的真实写照。

元和十三年,白居易改任忠州(现重庆忠县)刺史,第二年的除夕,远离家乡的诗人,写了《除夜》诗,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岁暮指的是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这里是指除夕之夜。此刻,诗人身在天涯之处不能归家,思乡之情不由得纷沓而至。除夕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诗人却无法回去;马上要过新年了,却身在异乡。诗一开始就表现了诗人思乡思亲的浓浓伤感之情。接着诗人感叹自己年岁渐老,疾病消减肌容,心中充满着对家乡的怀念,再也无功名之心了。诗的最后说自己翻年就到四十九岁了,已经感悟到前半生做的都是错的。这一激愤之语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极度苦闷、无奈之情。

唐代诗人来鹄的《除夜》,抒发了浓烈的羁旅愁思:

事关休戚已成空,

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

又将憔悴见春风。

来鹄(?—公元883年),即来鹏。少有大志,广学权谋机变之术,举进士不第,辗转漂泊。乾符元年三月,唐僖宗李儇拜其为帝师。后封豫章国公。来鹄归帝后鞠躬尽瘁,助帝平定中原,开疆拓土,故曰“文忠”。其诗风格清丽,多写羁旅之思、落魄之感,间有愤世嫉俗之作。《全唐诗》存其诗二十九首。

此诗写诗人本来把能否回家团聚作为喜乐与忧愁的关键,可现在这个愿望已落空,除夕之夜一整夜都在思念万里外的家乡亲人。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新年的春风。

诗人除夕之夜彻夜不眠,思念故乡亲人,抒发了浓郁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回家团圆的渴望之情。诗人对春风有着无奈畏惧之感,因春风的到来意味着又一个漂泊之年的开始,更增添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以及对个人命运难于把握的悲伤情感。

唐代诗人崔涂的《巴山道中除夜书怀》,流露出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凄凉心情: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崔涂(公元854年~?),字礼山。终生漂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故其诗多以漂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全唐诗》存其诗1卷。

诗人曾长期流落于湘、蜀一带,此诗为诗人客居四川时所作,抒写诗人避乱流离巴蜀,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惨淡心情。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

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感叹三巴道路的迢远,感叹与故乡的万里相隔。诗人只身流离万里之外,举目无可亲之人,生活的艰辛,生命的危险,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迢递”“羁危”用字精炼而准确,让人顿感起笔之突兀。同时,“三巴路”“万里身”又显得气象宏大,真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生动地反映出巴蜀的山川形势。虽是深挚地抒发漂泊天涯的无限情怀,却并不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颔联具体地描绘出了异乡除夜的凄凉。住所外面,是覆盖着残雪的乱山;屋里,孤零零的一支蜡烛陪伴着诗人。“乱山”、“残雪”既是写旅居的环境,也是在烘托诗人除夕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情。写山用一“乱”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此二字皆诗人匠心运筹、刻意锤炼的笔墨。“孤烛”二字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往年过除夕,合家团聚,虽说生逢乱世,节日清贫,总还是快慰的;如今过除夕,却是独自一人处在异乡,论相伴者,只有无言的蜡烛,而蜡烛又是孤独一支,“孤烛”照孤客,孤客对“孤烛”,物态人情,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诗人孤苦的心境。

颈联真切地写出了久别家乡之人常有的亲疏情感。文字虽质朴,道情却非常细腻曲折。在家时,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觉不到僮仆的可亲之处;如今漂泊在外,远离了亲人,与骨肉远隔,无法与亲人们一同迎接新年,故而对于身边朝夕相处的僮仆才倍感亲近,同时也为除夕增添了一些欢乐。对僮仆感情的转变,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暗中透露出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诗人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此联语言质朴,感情细腻,与第二联互相映衬,真挚感人。

尾联归结本题意旨,言不堪在这飘泊的生涯里过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岁,不禁愁苦万分。所以,诗人寄希望于新年,祈祷不再漂泊流离,显得顺理成章,真切自然。这种结尾统摄了全篇的情感,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心绪归为“那堪”二字,以强化之,又用“明日岁华新”把这些思绪框定在“除夜”,意境鲜明,结构严谨。句中的“明日”紧扣题中的“除夜”二字,于篇末点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的异乡漂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全诗语言朴素,铅华皆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意境苍凉,语言工丽,感情真挚,刻画细腻,情韵幽绝,感人至深。“乱山”一联堪称佳句,令人回味无穷。

唐代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表现了浓重的羁旅愁思: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戴叔伦(约公元732—约789年),唐代诗人,字幼公。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也有反映百姓生活疾苦的诗篇。今存诗二卷。

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诗中刻画了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除夕之夜,诗人远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在愁苦叹息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明日又逢春”中的“又”字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了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唐代诗人李德裕的《岭外守岁》,表现了岭外守岁的凄苦心境: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李德裕(公元787—850年),字文饶,唐朝晚期著名政治家、诗人,两度为相。执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辅佐武宗讨伐擅袭泽潞节度使位的刘缜,功成,加太尉赐封卫国公。李德裕长期与李宗闵及牛僧儒为首的朋党斗争,后人称为“牛李党争”,延续40年,纵观史实,李德裕执政功勋卓著,威震天下;牛党执政,无所作为,国势日弱。近代梁启超把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九月,李德裕由潮州(治所在今广东潮安县)司马再贬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琼山县东南)司户参军,于次年正月到达贬地。此诗就是大中二年(公元848)除夕在赴崖州途中守岁之作,表现了诗人岭外守岁的凄苦心境。

此诗在结构上是四句两联法,一二同三四两两对仗,各为一联。诗的首联写冬尽春回。“更筹”也称“更签”,是古代夜间计时报更的竹签。“斗柄”,北斗星的柄,它随着四季的不同,分别指向东西南北方向。除夕之夜指向正北,一交元日,即偏向东方。两句是说,严冬随着更筹而逝,春天跟着斗柄东转而返回人间。这是从除夕之夜在季节变换上的特点,写诗人守候年岁更换的情景。

次联用寒暄的变化反衬客鬓的改变。“暄”是温暖之意。冬天是寒冷的季节,春天是温暖的季节。除夕之夜,跨着两个季节,子时(夜里十一时至凌晨一时)之前属冬,交子时以后属春,所以说“寒暄一夜隔”。由冬入春,由寒变暖,万物萌生,本来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事,但诗人由于远贬外地,他乡作客,心境因此变得更加凄楚,鬓边的白发也变得更多了。除夕之夜,岁跨两年,特写“两年催”,是在加重写出岁月催人变衰。“一夜”、“两年”又通过时间上的巨大差别形成的强烈对比,表现了岁月催人的诗意。

守岁本来应是家人团聚之时,眼见周围的人家在家团聚,辞旧迎新,诗人却远谪南荒,乡关路邈,翘首北望,若何为情!此刻牛党当政,不仅诗人个人遭到诬陷迫害,国家的前途也令人担心。《唐摭言》载有“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即德裕)”之句,可见人们对李德裕迭遭贬谪的深切同情,对牛党当权者迫害有功之臣的强烈不满。身世之感,乡关之思,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往日在家中、在京中守岁的美好情景,今日在贬所客居的凄楚景象,千万种情思,一齐涌上心头。

此诗在构思上全从除夕之夜在时间、季节转换上的这个特点出发,艺术表现上则用对比手法:诗的前三句,都是在反衬末尾一句;正是有了前边三句的有力衬托,末尾一句的诗意才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深刻,更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唐代诗人戎昱的《桂州腊夜》,表现了除夕思家的愁苦情形: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戎昱(公元744—800年),中唐诗人。官至侍御史。后贬为辰州刺史、虔州刺史。他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首联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诗人是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颔联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独凄清。这把孤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一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悲伤的感情色彩。

颈联叙述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诗人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尾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

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是不点自明。特别是中间两联,以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诗人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断碎余烬,都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