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的内容是基于课堂研究,提升名师实践能力。本章提到的第一位名师是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的宋君老师。这部分的作者是丁广丽老师,丁老师和我一样都是李付晓老师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同样的是在2021年认定的省级名师,名字很熟悉但并未见过。
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宋君老师从参加工作开始就深耕课堂,最终成为河南省名师、中原名师、河南省省教师教育专家等荣誉称号。
文章最后丁老师总结了像宋君老师一样的名师们智慧成长的四条途径,作为一线老师我对这四点深有感触,这里结合着四点和自己身边的同行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扎根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压舱石”
丁老师说:“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实,不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长,教师也是在课堂中实现专业发展的。可以设想,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脱离了教学一线,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专业的生命就会窒息;只有扎根课堂,专业成长的船儿才能在职业生涯的大海上稳妥前行。”
我们学校近几年入职一批年轻教师,这些年轻人大多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起点都差不多,但是一两年的时间差距就很明显了。兰霞老师今年教一年级数学,前段时间全员赛课活动中,我们六年级数学组是一年级数学组的评价组,一轮课听下来,兰霞的课特别突出,主要是平时对课堂的研究。兰霞老师讲的是《认识人民币》一节,本来常见的人民币孩子们差不多都已经认识了,所以课上她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认识上,把重点放在了人民币分类、进率、爱惜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这些知识点上。通过小狗存钱帮助别人和小猪花钱买棒棒糖,让孩子认建立初步的消费意识,课堂上不仅传授了知识还培养了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教在课堂,研在课堂,教师的成长就在课堂。兰霞老师的成长在这批年轻教师中可以说是非常突出的。
二、研究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
丁老师说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大致有三条:自然成长、培训成长和自觉研究成长。前两者的成长途径要么收效慢,要么被动成长无内驱力,只有第三种自觉主动的研究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和加速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记得在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中李付晓老师说:我们提倡的是自觉的成长,没有人对喊着你进步,也没有人逼着你进步,一切的成长都是自发的。不仅仅是教师行业,任何一个人想要发展,想要成功都需要自觉和主动,包括学生学习也一样。没有哪位名师不喜欢上课的,也没有哪位名师不喜欢研究课堂的。
在学校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中我的徒弟月珊老师,我一学期时间前前后后听了她七节课,每节课前她都会找我讨论课堂环节设计,课后会找我说自己的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一学期的七节课就像是七层阶梯,每节课都是一个新高度。月珊从入职第一年的一年级,到第二年直接调到五年级,她的专业成长来自于自己的自觉和主动。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成长自己、成就学生。没有内动力是没有真正的成长和发展,所有的名师都是自觉主动地研究,自觉主动地发展,苦和累成了成功路边的鲜花,成了磨砺意志的道具。
三、读懂学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点”
研究课堂就离不开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所有的教都是为了学生,如果作为老师不能读懂学生,那就无法掌控课堂。我个人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平时也喜欢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对小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大致了解。和学生们谈心时候大多也能说到他们的心理,家长们也喜欢和我聊,说孩子们喜欢听我说,也听我话,其实主要是了解了他们的内心需求。
前段时间班上的姚子涵主动找我谈心,原因是觉得妈妈太不了解她,总是限制她管着她,亲子关系非常紧张。我一边肯定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开导她要理解妈妈其实也是对她的关心,只不过是妈妈的方式不是她能接受的。之后又给她妈妈联系,对妈妈说孩子已经长大了,一些小事情就让她自己做主就可以,她需要被肯定,被需要,她其实也是在宣告主权。通过几次都沟通亲子关系得到了缓解,姚子涵的成绩也得到了提升,更自信了。每种行为的背后都会有一种心理需求,只有精准把握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堂,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四、读写结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金钥匙”
宋君老师从开始教学,就尝试在每篇教学设计后面记录下自己在课堂上的所感所悟,把写课后反思当成了一种习惯,300多万字的教学反思和200多篇的教学论文记录这宋老师的成长脚步。
在姚文全站长为发起人的魏研团队里,都是坚持读书写作的人。姚站长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痴迷感染者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赵路坦老师、卢升老师、李亚秋老师、李凤老师、李明刚老师、王红老师、黎娜老师……真的是太多了。每日一文成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习惯,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半年一本书。赵路坦老师已经写到1400篇的文章,三四年的时间里,赵老师一天都没有落下。当然赵老师也早已是远近闻名的名师了,多次到省内外各地讲学。每每看到姚站书桌上的书越摞越高,不得不佩服姚站的智慧,他经常说:名师都是写出来的。
《名师成长的密码》这本书中记录是中原名师,没有一位不爱阅读,没有一位不坚持写作的。阅读和写作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阅读,可以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拥有自己的思想。写作可以促使教师反思现状,改进实践,成为“理性的实践者”,产生系统化的思想和更强大的教育生产力。想起中国教师报褚清源主编的一句话:“阅读之前,世界很小;写作之后,人生丰盈。”教师想要发展想要进步,一定不要忘记读写这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