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贩卖音乐》看绿皮书

老实说,最初读这一本书的初衷并不是说要去了解美国音乐的商业化的进程,看名字以为是要讲音乐的交易与买卖,殊不知整本书在说美国的音乐从“无”到有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音乐是无国界的,是值得被欣赏的。在19世纪的末期和20世纪初期之前音乐很难被传播的只能是口口相传,在相关科技得到发展之后,留声机的出现使音乐能够被记录下来,机器钢琴的出现,看似节省了人力和文中提到的人对音乐纯粹性的影响。但如果这本书仅仅是讨论这些问题,我觉得这不能称得上一本好书。至少在我看来不是。作者通过将那一时期围绕音乐而展开的商业行为进行了分析,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音乐成为商品的过程中,才慢慢形成了关于无形商品产权的讨论,也促进了美国知识产权的发展与进步。

另一方面,在公司之间相互的竞争下,新的营销手段的到了发展,而相关的推销培训也被提上了进程。而对于流行音乐的创作我看到的是存在一定的模式来创作能够火爆的歌曲,而相关的价格歧视也在这里被淋漓尽致的实用,而当我再认真思考之后,我想到如果音乐的创作能够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迎合商业行为,不顾曲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那反观《绿皮书》,是不是就是冲着奥斯卡来的热门影片呢?正如音乐具备顺口的歌词,简单的音符和相关的营销,可以流行,那当视频具备能让其流行的元素时,结果也应该是差不多的。

当然,音乐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但音乐在最初却又着种族歧视的色彩,而也正是音乐,扩大了追求平等权力的人的话语权,能让他们换种更易传播的形式,去承载他们的诉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周参加了首个007个人品牌分享会,看着各色各样的优秀的人大谈个人品牌。我迷茫,一个敲代码的程序员也需要个...
    廖全磊LesterLiao阅读 4,268评论 1 2
  • 在我几次审稿时,都会利用职务之便欣赏一下所收的文章,看了几篇感触颇多。 也许是因为我们是新一代的“00后”吧,感觉...
    三木先森是你呀阅读 3,222评论 0 4
  • 是谁 把你的幸福 偷走了? 你的幸福 在这深夜中 与黑静 相伴 是白天中的黑夜把ta 带走了~
    love悠然阅读 1,508评论 0 0
  •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写东西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大多数的文章在事后回头看都觉得像是为自己记录的,而不是写出来与人分享。在...
    wvicky阅读 3,134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