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去超市购置年货,打算买一箱牛奶,结果却买了两箱。两箱牛奶虽然是同一个品牌,但其中一箱的价格,却是另一箱的两倍。
对于牛奶,我和儿子原本都没有什么讲究。只是我在度娘那儿学到了一点小知识,就是在选择牛奶的时候,蛋白质的含量每100毫升最好不要低于2.9克,日期肯定是越近越好。但往往在买牛奶的时候,发现2.9克的牛奶好像还挺少,而以3.0和3.2的居多,两者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我一般肯定会选择3.2的。
所以,当那天买牛奶,我又准备照着那个标准去选择的时候,儿子提了个要求,因为那天早上我十分“豪气”的告诉过儿子,说那天他可以任意挑选他喜欢的东西,所以儿子说他想奢侈一把,挑选一款最好的牛奶。可当我问他“好”的标准是什么时,他说:“只要是贵的就行,不管它是不是对的。”我很无语。可说出的话又不能反悔,那就随他去吧。
转了一圈,儿子挑选了一款他认为比较“贵”的牛奶,也是以前我们喝的那个品牌,只是贵了20多块钱。我看了一下配料表,蛋白质的含量达到了3.6,而且日期也是25年的。
我看了看,还算可以,至少在我的性价比认知范围之内。也就二话没说,放在了购物车里。
可当我们转到那一摞牛奶的背后,儿子又发现了一款更贵的牛奶。还是那个品牌,只是价格是我们刚刚放进购物车里面那箱牛奶的两倍。顿时,儿子两眼放光,满脸带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好在还是用着商量的语气问我,他可不可以换成那一箱更贵的。
说实话,我当时是迟疑的,心想,都贵了两倍,何况先前拿的那一箱牛奶也不是很差,我买两箱,难道还抵不上那一箱吗?那在我性价比的认知范围内,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但我还是忍不住去看了一下他的配料表,其蛋白质的含量不也就才4克嘛,但它上面的宣传概念却是沙漠有机奶。
还没待我做出决定,儿子就开始了各种讥讽,说什么我说话不算话,说我假装大方,对唯一的亲儿子都那么抠门等等之类的话。其实我这人一般做出的决定,都是自己想通了的,根本不会受到别人言语刺激的影响。所以在我看来,不就一箱奶嘛,100多块钱,又不伤筋动骨,何况又不是天天在买。于是就告诉儿子说,他想买就买。当儿子想把购物车里面那一箱拿出来放回去,换成那一箱更贵的时,我叫他两箱都拿回去,对比一下,看看到底有有没有什么区别。
回到店里,正好上次买的3.2克的牛奶还剩下一盒。于是,三盒牛奶全部起开,娘俩就跟鉴定品尝师一样,挨个的品尝起来。
“品”完之后,儿子先发表了意见,说三盒一模一样,没啥区别。可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反正我是品出了区别,就是蛋白质偏低的,比较偏淡偏甜,而蛋白质越高的,确实是牛奶的味道更浓稠。
于是我告诉儿子,既然他喝不出啥区别来,那一箱最贵的,他就不要喝了,那就我一个人喝算了。因为他喝不出什么好来,喝了也是浪费。儿子当即就不答应,说他虽然喝不出啥好来,但至少知道它是贵的,那他也是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