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凄凄:寒冷的样子。风雨凄凄:形容冷落萧条。
喈喈(jiē):象声词,鸡鸣声。
云:助词。
胡:为什么;何故。
夷:喜悦。
潇潇:形容风雨声。
胶胶:象声词,鸡鸣声。
瘳(chōu):病愈为瘳,在此有心情变好的意思。
晦:昏暗。
风凄雨切,鸡鸣喈喈。终于见到君子,心中怎能不欢喜?
风急雨骤,鸡鸣胶胶。终于见到君子,心情如何不好转?
风雨如盘,天昏地暗,鸡鸣声声不已。终于见到君子,怎能令人不欣喜?
今天读诗经,遇到了两件较为高兴的事:
其一是我一直关注的那位学者,终于在我停更了几天后,更新了,而且目前最新的一篇就是此篇,郑风——风雨,所以,我又不跟着他一起学习诗经了。
其二,好久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这即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字眼,也知道出处是诗经,但不知道具体是哪一篇,出于什么样的心情与背景,当时只是觉得这八个字,表现得恰到好处而已,今天终于看到了典出何处。
好了,原文字解。
风雨:题目之义主就是字面之意,刮风下雨。
全文三章,是诗经常见的重章叠句的句式,循序渐进,一层表达的感情比一层深,其实三章所表达的一个意思。
先说凄凄、潇潇、如晦:
凄凄,指寒冷的样子,可能是刚刚下雨或者是雨还小,一切都在雨中,感觉有些许的沉重,也就是以雨入情,情初起的样子。
潇潇:原意是指风雨声,能听到雨声,说明雨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可能是我们现在说的中雨了,其间还伴随着风声,就更显凄凉了,所以潇潇是淒淒的递进,也就是情感的进一步投入。
如晦:晦是什么意思,阴暗,不分天地,一片朦朦,这时的风雨已经是暴雨了,当然,只是景色,而反映的是诗人内心的世界,可能实际的风雨并没有这么大,可是诗人的情感投入了很多,也就是显得风雨如此之大,这是最高级的升华,说明诗人感情的投入已经到达了一定的强度。
再说喈喈、胶胶、不已:
喈喈:指鸡鸣声较小,只是轻轻的在叫。
胶胶:鸡鸣声渐大,有点纷乱之感,却并不强烈
不已:不停止,一直叫。
三层递进,与风雨凄凄、潇潇、如晦一样,对应的就是鸡鸣的喈喈、胶胶、不已,都是诗人感情的一步步加深的过程,一步步升华,最终达到感情的巅峰。而前半章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呢,一切描写都是伤感的,哀愁的,也就是说写尽愁景,写尽内心的伤感,甚至已经将伤感表露于外了。
那么看后半章的重点转折,不夷、不瘳、不喜。
首先,云胡,我们直接理解为“为什么不,或者是还有什”用反问表示肯定。
不夷:夷。开心,快乐的样子。不夷,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用反问表肯定,就是开心。
不瘳:瘳,指病愈,这里的病是什么呢,当然不是真的病,而是心病,是思念而造成的心病,见到了心中思念的君子,自然就病愈了。这里是对上一章中不夷的升华,不夷只是写开心,高兴,到了什么程度,没有明说,而本章是说见到了心中的君子,一切心病都好了。
不喜:我们可以将这个喜理解为,特别的开心,欢心鼓舞,唱唱跳跳,总之是愉悦之极的表现。这样才能在文法上与如晦、不已相对应。那么同样,云胡不喜也将情感升华至了最高层。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吧。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晨间,(鸡鸣不止,说明是晨间,有句古语叫鸡鸣三次而天将明)一名女子因为思念心中的男子,夜不成寐,而守于窗前,看着窗外的风雨,雨越下越大,心情也随着风雨声越来越低落,可以说这是一个景随心走的过程,女子伤心极了,心中思念着君子。而正在此时,她心中所思念的君子却未约而至,女子心情一下子好到了极点,就连风雨的緾绵,鸡的长鸣也是赏心乐事了,心病一下子都好了,心中哪有什么悲喜,有的只是眼前人。
注意言语中的即见两个字,非常的好,用的点也好。诗人不写女子如何思念君子,也不写见到君后如何缠绵悱恻,只写见到君子的那一刻的喜悦之情,这就是本诗的高明之处,将高点写出,其余的留给读者去猜想吧。
诗还有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以哀景写乐,前景越哀,后事越乐。这种手法堪称完美。
《毛诗序》说:“《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那么这句话也很好理解,就前文中提到过的历史,可以说郑国在郑昭公——郑厉公——郑昭公时期可以说是风雨飘摇,而题之风雨正好是当时郑国的政治背景,或者说国之风雨。国家如此,万民则思其君子以治国。本文是百姓对君子的思慕之情。
可是那位学者有自己更加独到的见解,他从史实的角度讲解,因为前两章学者未更新,所以未能及时分享到他的观点,前两章,即《丰》《东门之墠》所讲的是郑昭公与当时郑国的名望原繁的对答诗篇。本篇是前文的延续,本篇为郑昭公所写,前半句写的是郑昭公为祭仲所驱时的处境,后半句写的是见到原繁时的心情,想与其共谋国之大事的心情。因为学者所述较多,我只是写了一些我所理解的东西,大家有心情可以去搜搜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