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城市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外来者。他们因为工作,因为生活,因为上学,因为就业,离开自己生长的地方,来到一个原来陌生之地,然后在这里生存发展,陌生的地方慢慢变得熟悉,周围的人群逐渐处成朋友。然后生育繁衍,落地生根。
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慢慢变成了记忆中的“老家”,成为人生旅途中的“故乡”,直到年老退休,人入黄昏。而当他们儿孙满堂、步入古稀,便会产生强烈的回乡愿望,希翼“叶落归根”。
这时候才发现,我们无论在哪里,不管生处何处,从事何职,都不过是一片翻飞的树叶,当霜染秋尽,冬雪起处,必将飘然而下,归于故土。何处是吾乡?人的一生飘浮不定,相对于下一个旅站,上一个久居之地便是故乡。故者,曾经也。当一路走来,途经的每一个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便铬上旅人深深的印迹,留下不可忘却的记忆,成为第二故乡……而在心中,那个叫“老家”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故乡,那个很少回去却永不忘记的地方,“吾乡”是也。
很认同一个观点:娘在,家就在。娘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是的,家就在娘生活的地方。而老娘在的地方,就是老家的方向。那个地方,娘是不会轻易离开的。即使子女在城里工作就业买房,即使儿孙三番几次要接她一起去城里居住生活,但是她却不愿意离开她的老屋,不愿离开她的左邻右舍老姐妹,即使穷乡僻壤她也自在悠然。于是逢年过节子女便有了归聚的方向,母盼儿归,子奔老屋。这时候,娘在的地方,叫“家乡”。因为娘在,家乡便成为一种向往,成为心底的昄依。回到这里,心定神闲,心安理得。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当父母不在了,故乡便缺了魂魄。若不是还生活在那个地方,要回去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一一没了那个佝偻盼归的身影,没了心底的牵挂,回到故乡,回到老屋,剩下的只有心酸,只有无尽的记忆和思念,这时候的故乡没了精神支柱,心是空的,人是孤独的,那还回来干什么?从这时起,曾经生长的充满记忆和温馨的地方,真的成为“故乡”了。慢慢地沉入心底,掩藏起来。从此,你生活工作居住的地方,便是你的家乡,若再迁徙,便成故乡。
人得适应生活,只有把他乡过成故乡,你才能停下脚步,闲下心来,感受宁静,安排生活,这样才能淡化你的漂泊感,让心安定下来,心安事成,生活才会踏实,日子才有奔头。
王定国因“乌台诗案”被贬滴流放岭南数年,这期间他的爱妾宇文柔奴始终陪伴着他,也正有她的陪伴,老王才渡过人生阴晦的日子走出人生的低谷。回到京城,当有人问她:岭南路途遥远,地处蛮荒,气候恶劣,你是怎么过来的?寓娘随口而出“此心安处是吾乡”。小女子的心境多么豁达,这种心安理得的境界,从此安慰了多少漂泊的灵魂!
“乡”是什么,“乡”在何处?乡在心安处!适应才心安,接受即为乡。原来“故乡”不是专属哪里,只在“心安处”!
现如今,有多少人不是因为工作生活漂泊异乡,“故乡”渐成他乡,他乡过成了故乡?无论他乡还是故乡,心安即好!
“情深他乡即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如此,甚好!
(图片源于网络,仅配文而已。请作者鉴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