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大家都知道文章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很有特点,一般语文老师都会领着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品味。我,当然也不例外。在经过一系列的手法品析诵读之后,准备小结时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桑椹什么时节成熟呢?”原以为这是一个没有难度的问题,可,学生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有说秋天的,有说夏天的,居然还有人说冬天。我,直接愣住了。要知道,我面对的可是来自于农村的孩子。一时间,我是百感交集!
鉴于学生的这种实际情况,我迅速调整思路。将文章里提到的植物,动物照片全部找出来,让学生一一进行辩识。其实,鲁迅文章中所描绘的这些“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班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在我们这个地方都有的。按说,边辩识边领着学生回忆与图片中的动物,植物发生的故事会让课堂更有意思。可惜的是,对于图片上的这么多景物,学生见过的,知道的却寥寥无几。不知道是该为这些孩子悲哀,还是该检讨我们自己。我们常说“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可,现在的孩子真实的生活是什么呢?
还记得上次活动课时,我选了两个学生代表,告诉他们,这次的活动课我不提任何要求,就想看看他们会玩些什么。本想着,这下,他们该疯狂玩耍了吧!可结果是,这些孩子不知道该玩什么。他们在一起商量了好长时间,眼看着半节课都过去了,还是没有结果。我只好建议说:“打沙包,踢毽子,跳房子等等都可以啊!”学生听我说完,看我的眼神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外星人。呵呵两声之后,还是让他们自己决定。
后来,有个学生说,咱们来拉歌吧!响应的有几个,于是孩子们就开始了拉歌赛。没有什么具体的唱歌要求,只要在先前一个孩子唱完之后唱一首就行了。可就算是这样,也没有痛痛快快的唱完几首歌。因为,很多歌,他们就只会一两句。
没办法,我又提议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大家齐唱。学生好不容易选了一首《平凡之路》,但最终他们也没能完整的唱完。活动课,不得不遗憾结束。
课后,我就问他们,你们平时放学回家或周末时,一般都喜欢玩什么呢?基本都是:看电视,玩手机。又问:“你们不出门玩吗?”孩子说,家长觉得不安全,不让他们随便出门。“那他们不带你们出门转转吗?”“他们有时间的话,要么打牌的打牌,跳舞的跳舞,要么就和我们一样啊!”我还能说什么?这样的生活丰富吧?挺丰富啊!网络世界应有尽有。贫瘠吗?够贫瘠,现实世界一片空虚与虚无。
孩子们会在开心农场里种菜种瓜,可他不认识种在地里的土豆与小麦。他们会在“王者荣耀”“绝地求生”“塔防”里胜任不同角色搞各种防御枪战,可他们连一个小小的肢体游戏都没亲身体验过……
他们,童年时没有爬过树,捉过鸟;少年时没有上过山,下过河。不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不会做几个好玩的实践游戏。没有春游,没有勤工俭学,仅有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老师陪着去敬老院扫扫地,表演表演节目。拥有的生活,除了电视,就是网络。课余时间除了作业就是动画片,手机游戏。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真实生活?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坍塌的家庭教育,拘谨的学校教育,偏激的社会教育,过度的溺爱担心,也许都该好好反省反省……
(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