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午,孩子在餐桌边写毛笔作业。我凑过去看了眼,惊讶道:“好像写得很好,这个‘而’字间架结构很好,方正居中,笔划也不错;不过……” 不过之后是我发现一些竖划、竖钩的收笔毛糙,显得不够圆润;“不过”二字声音小了,接下来的话语我聪明地收回肚中,转身走开了。孩子不喜欢练书法,中午写毛笔字不过是因为学校教书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过了一会,孩子忽然过来对我说,“妈妈,下学期我还报一门毛笔培训班吧。”“为什么呀?”我很讶异。在她曾参加过的众多培训班中,只有书法是她唯一认为不是她的兴趣点,是被我“逼”着去学的。如此自然不长久,就如暑期刚学的一期毛笔课,这学期就不想学了。
“因为我觉得好像毛笔字真得有点写好看了些。”孩子如是回复我,我自是应下了。对于毛笔书法学习,当然不能仅凭一句赞语就可完美撬动,但这绝对是个导火索,可以借机演化、落实成另一幅可能。
02
这一周,参加拆书帮实战营•沟通力内测班。按自拟的计划,我首拆的是《谈话的力量》,第二章正是“表达诚实的称赞”。
与人沟通,若能以真诚的称赞为先导、切入,必将事半功倍,成为沟通中的有效润滑剂。但国人的含蓄令称赞罕见,恭维却随处可闻。怎样才能使你的直接称赞令人信服?我从第二章整理出以下三点:
(一)直接称赞的基本点。
1、足够真诚。发自内心的真诚称赞是令人信服的基本点,所以不要撒谎,即便只有一次,也足以令人怀疑是否心怀叵测,那样还不如不称赞;更不要为了称赞而称赞,诚意不足更易直接感知到一份虚假。此外,面带微笑也可令真诚加分。
2、称赞要具体。可以使用描述性语言,以足够个性、独特的言语详尽描述,让对方相信这次的赞语只是为他/她而发;更可直呼对方姓名,吸引对方注意的同时,提升称赞效果。
(二)称赞别人的启动期注意点。
1、慢频启动。沉默寡言的人只需一句简单赞语就能引人注目,刚开始称赞别人,可以间隔几天对朋友们说一句赞语,而后慢慢提高频率;这样不令人有突兀感,也让自己逐步适应。
2、措词谨慎。刚开始称赞别人,赞语宜谨慎,避免过份夸张让人疑虑另有所求;也是让自己逐渐适应称赞别人,更能避免赞语过份引发多说多错的不适。
(三)直接称赞的忌讳点。
1、忌满口称赞。一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以有不同见解,满口称赞易成恭维,导致真诚减分。
2、忌赞后索取。若在赞扬后随即提出自己的需求,则前赞无效,不过是场面话。
3、忌用类同称赞回赞对方。“你很捧”、“你也很捧”,不过加个“也”字回赞,只是一份敷衍的回应。
4、忌称赞过头。可以善意地将称赞方置于某特定场景的首位,给予一份善意的恭维,但不宜说过头话,为赞而赞,反而令人不悦。
03
中午一句无意识的赞美,却可以重新点燃孩子学习的兴致,我暗自思忖着、对照着书里感悟出的三点,反思着今日赞语背后的逻辑:
1、真诚:我只是无意间瞥见孩子的书写,鉴于以往的不足,忽见工整而发自内心的称赞,并咽下了最后的“不过、但是”不语;这是一份发自内心的欣赏,语气轻快、满含一份欣喜之意,诚意十足。
2、具体:描述性赞赏,我称赞了字体的间架、笔划,清晰对应着她所书写的几个“而”字。
3、简洁谨慎:只是一句具体的描述性赞语、轻快的语气,并不夸张与张扬。
4、赞后无索取:那句无意间咽下的收笔不足,刚好切合了不在称赞后要求收笔更圆润些的“但是”之语,令赞语不打折。
04
关于沟通力,我期待解决的问题多样:
(一)工作中:
1、与客户的沟通:希望打通人际壁垒,勇于与客户沟通,借力挖掘、引导出更多需求。
2、与领导、同事的沟通:有效沟通令工作稳步推进,上级有支持、平级易协调,呈现一份企业团队的综合竞争力,并能享受到一份愉悦的工作氛围。
(二)家庭中:
1、与孩子的沟通:孩子渐渐长大,一些过于简单的言语已难以促进她去行动,人的惰性渐显,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措施,仅凭沟通能否带给她更多地触动与行动。
2、与老公的沟通:借力沟通带动他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营造更温暖的家庭氛围。
05
有没有可能用自己新get的赞美技能,做些尝试与精进呢?
(一)目标:
我期待自己以一个月为期,至10月20日为止,学会真诚地点赞周围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点赞是基本形式,更重要的是学会真诚地欣赏他人,让称赞成为人际沟通的润滑剂,也为自己周围多注入一些正能量。
(二)行动:
围绕前面的沟通力待解决问题,拟定以下计划:
1、工作中:每周尝试对同办公室的每位同事点赞一次,这个频率吻合“慢频启动”,人均一周一次;两周或一个月后尝试延伸向本部门的其他同事。在客户走访中,亦争取同步践行,伺机点赞;争取三次见面能有一次点赞。
2、家庭中:将每周家庭会议的致谢环节进行外延,自我表率做到致谢基础上点赞其他两位家庭成员。其他时间里,亦争取每周也点赞两位家人至少一次。
(三)细则:
1、本周剩余几天列为试行期进行初步尝试,下周起按频率做到。
2、在每日KPT反思日志中,K栏增设一项“A2”,通过每日回顾,确保执行落地。
3、不时回顾、温习称赞的基本点、注意点、忌讳点,尽力将理论收获纳入实践中。
后记
本文是拆书营第一周输出内容的回顾与整合。加入拆书营,既为提升个人沟通力,也为收获可交付的拆书技能;整理成文,期待将来对照能有更显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