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I):折磨读者的秘密》学习笔记
人物:无边无际的那个人
关于小说的人物,作者在这一节里提出三个关键词:面貌、场景、对话。学习小说写作的人,都必须牢牢抓住小说的这三个基本的元素。
1、人物的面貌:一种是外在的面貌(长相),一种是内在的面貌(性格)。
在小说的创作中,性格比长相更重要,,绝大多数人只看到外在的面貌,而看不见内在的面貌。
举例(以《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和曹操为例)
(1)外在面貌(长相):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两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手持青龙偃月刀,胯骑赤兔胭脂马: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2)内在面貌(性格):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正是这一名话把曹操的内心面貌刻画出来了。在读者心目中,曹操不只是多疑,不只是自私,不只奸诈……还多了那么微微的恐怖感——他随时都有可能干出让读者吓破胆的坏事。这一点在外在面貌无论如何都刻画不出来。
正因为如此,在本书作者的创作观里,内在面貌比内在面貌重要千百倍,因为内存面貌(内心景观)才能提供读者无边无际的想象,以及挥之不去的恐怖惊吓。
场景:每一间星巴克长得不一样。
初学小说写作者常常不自觉地把场景忽略掉或者仅仅用“图书馆”、“星巴克”这几个字就把场景给打发掉了,而事实上每一间图书馆、每一间星巴克长得都一样,是不是在过往的阅读中,从来就没有被场景感动过?
其实,场景同样可以感动人。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中的主角是浪迹天涯、弹三弦琴,靠说书维持生计的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故事一开始,两个瞎子一前一后走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
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趟一天才能见到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其他小野兽。山谷中常有鹞鹰盘旋……
初看这个场景真的一点也不特别,似乎“荒凉”两个字就可以简单带过,但事实并非如此。
当老瞎子弹断他人生的第一千根琴弦时兴奋极了,因为他的师父(也是一个瞎子)曾告诉他,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凿开琴槽拿出药方带上这一千根琴弦(当药引子)到药铺抓药,就可重见光明。
老瞎子活了一辈子就是为了弹断一千根琴弦,重见光明。然而当他到药铺抓药时所有的人都告诉他药方上一个字也没有。这时他才赫然明白,这一切都是师父为了让他还是小孩时就有一个人生目标才这样骗他的。
老瞎子回来后却告诉小瞎子,他记错了,他师父说重见光明必须弹断一千两百根琴弦,而不是一千根琴弦。老瞎子只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师父也曾经对他说过类似的话。
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小瞎子一辈子不停地弹下去,就像琴弦必须两端拉紧才能弹出声音,人生也一样,一端是追求,一端是目的,只有两端拉紧了,才能活出意义。这也正是这篇小说的题旨所在。
故事的最后,两个瞎子离开村落,来到另一个群山之中:
“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其他小野兽。山谷中常有鹞鹰盘旋……”
这一场景居然与刚开始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甚至到了重复的地步,但读者此时的心情已经和当初看到的这个场景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了:当时的场景不过是场景,而现在的场景,则象征了这两个瞎子的人生:重复、轮回。
虽然场景是被动的、沉默的,无法跳出来大声疾呼,但聪明的小说家却懂得利用它来说一个不断重复、轮回的悲伤故事,沉默的场景一样可以感动人。
在写小说甚至所有文学作品时,请一定记住“情景交融”这个词,它让你所写的作品更加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