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留胜意,观两湖映照甄鉴,
苑阙锁幽思,万千载沧桑沉浮。
这四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脑子一片空白,但是这确实是描写一个古建筑的!-龙亭。
开封文物古迹的一个代表。听到这两个字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认为这是个普通的亭字呢?其实,这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龙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建造风格也是很独特,从地面到大殿有36丈高,代表了36天罡;72级台阶,代表了72地煞。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八个朝代在开封建都,北宋王朝定都开封达168年是最长的一个朝代。当时的皇宫所再地就是在今龙亭一带。金朝末年,龙亭一带成为皇宫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在此建周王府,后因黄河泛滥,渐成废止。清雍正十二年,河南总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废弃的煤山上建了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就成为“龙亭”了。
笔者在采访当地居民时听一位老兵说起几个个关于龙亭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在夏日一个暴雨天的夜晚,龙亭后墙坍塌,在后期维修过程中,建筑师始终无法恢复前人所设计的90度笔直墙体。大部分游人浏览到龙亭后墙,就很快发现修补的墙体与原墙体的差异,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其中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在龙亭后墙坍塌的那个雨夜,传闻不少开封当地人看到天空一条银龙从开封的正北方腾空而起没入云端,第二天就听说龙亭坍塌的事故。后来又传闻说修复龙亭后墙体的过程中发现,龙亭之下的13米巨大青砖台基竟然是空心的。其中悬挂着一口巨大铜钟,在铜钟下发现一条死去的巨蟒。开封当地人事后常说这是开封这座经历七朝古都的古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虽然传说存在封建迷信的成分,但是也为龙亭这座文物古迹添抹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但它比竟见证了几个朝代的兴盛和衰落,它不仅因为它独有的皇家建筑群和园林景观而吸引着八方游客,还因景区挖掘了人文历史故事编演的、饱含宋文化特色的宫廷文艺节目:如《杯酒释兵权》,《狸猫换太子》等。在游客赏析宫廷文化的时候,也解读了大宋王朝的繁荣富强和兴衰成败。
龙亭是修复比较完善的古文物,都知道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开封政府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对古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力度会更大,我相信明天的开封会更好。
没来开封之前我一直以为这里很破旧,没什么可以看的,但是在这里我更加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的热情,与那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
提醒一下,去龙亭不要忘了东西房的蜡像馆,里面围绕宋代九位皇帝展开的故事能让你对龙亭的历史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蜡像,你就可以想象,在你脚下的北宋皇宫里,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是什么样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