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骤雨初歇,青山如黛。那年夏季的一个午后,独自行走于崎岖蜿蜒的山间小道,鼻息间吐纳着潮湿而新鲜的植被的气息。倏然,一只健硕的斑鸠扑地而起,将一树树雨珠惊落的纷纷扬扬。在那一树树葱郁的灌木丛中,总会有一阵奇异的清香扑面袭来,那是源自于九华山及大别山所特有的一种野生植物——“观音树”……
上海,时至芒种,正值农耕时节。虽然自幼生长于农村,可每日穿梭于钢筋水泥组建的都市森林,脑海中,那一派田野间热火朝天的景象反倒变得日渐依稀。时光荏苒,唯一不变的,是那一片同样焦灼的烈日。
酷暑高温下,各式各样的消暑神器层出不穷,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童年的夏季里,由小伙伴们自制的一种神奇美食“光粉(豫南鄂北一带的俗语,书面语又名观音豆腐)”不仅仅是一道充满地域特色的小吃,更是一份承载了朴素的记忆……
在豫南鄂北的山区,有一种多年生的灌木植物“观音树”,植被高约3米。每年的农忙时节,常见一群孩子结伴同行,摘其嫩叶,收入袋中,待回到家中后,洗净后倒入清水里,用手揉搓成糊状,再用一块干净的纱布过滤掉叶渣。然后,在锅灶间取草木灰少许,用水调和均匀,亦用纱布过滤成灰水。将灰水倒进叶汁中,再用筷子搅动,待叶汁渐渐变稠凝固,片刻,一盆墨绿色的形如豆腐的美食便已制成。清风徐来,表层那一片嫩绿在轻轻颤动,犹如一块待融的翡翠,在农家小院里,肆意的弥漫着原本不属于这个季节的清凉。
这时,早有手脚麻利的孩子,用菜刀把盆里的“光粉”划成形状均匀的小块,再在表面细细的撒上一层白糖,然后由两个体格健壮的孩子抬着,奔向那一片片金色的田野间,那里,有一群挥汗如雨的庄稼人。
佐以白糖的“光粉”入口滑腻松软,芳香清凉,大人们食罢,抹了一把混合着泥土与汗水的脸,舒心的笑了,孩子们也笑了,身后,一排排被收割的小麦整整齐齐的码放着,一望无际……
关于“观音豆腐”的来历,有一个美丽又有些伤感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人间发生饥荒,难民无数,尸横遍野。观音菩萨不忍,用杨柳枝洒于人间。甘露所到之处,长出了簇簇绿树。饥民摘叶取其汁加灰做成了“豆腐”,食用充饥,挨过了饥荒。“观音树”、“观音豆腐”之名因此而来。
这终究只是个传说而已,然而,经过科学论证:观音豆腐的营养价值却异常丰富,其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保健营养佳品,更被誉为“森林蔬菜”。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夏日,在这个饮食理念日趋健康的时代,“观音豆腐”,这种童年时代纯天然的消暑神器,能否重新向世人展示出那曾经诱人的清凉碧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