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坚持被视作一种美德,而放弃似乎是弱者的表现。所以有时候,对待一份鸡肋的工作,我们会想:再坚持一会,可能会看到希望;对待一份消退的情感,我们会想:再坚持一会,可能会有转机。就在这样的坚持中,我们在内心的世界里左思右想,好不快乐。
《放弃的艺术》是我偶然借到的一本书,刚开始读起来有点晦涩难懂,可越往下读越入胜,相见恨晚,甚至有那么些瞬间,会有心流体验。因为多年来,我总是有选择恐惧症。选择就意味着有舍有得,可这正是我惧怕的,总害怕放弃了不该放弃的,生怕自己把人生走错了。《放弃的艺术》结合了心理学理论和实例,分析了放弃背后的关键因素--人格类型、放弃的分类,提出了培养放弃能力的方法,并指导我们巧妙放弃的关键所在。对于已掌握智慧放弃的人来说,这本书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在放弃的路上徘徊的人来说,这本书是雪中送炭。
放弃,在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叫做“目标脱离”,也就是说,坚持是在明确目标,而放弃是在脱离目标。智慧放弃的钥匙关键在于对目标的恰当把握。
在放弃面前,人们表现的差异性其实归根于婴儿时期,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安全依恋型的baby,在陌生的环境中,与妈妈分离后,等待妈妈回来安抚,就会感觉到安全愉悦。不安全依恋型的baby,与妈妈分离后,待妈妈回来,即使万般抚慰要不无动于衷要不依旧紧张不快。
这就衍生成后来的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接近目标型,另一种是回避目标型。意思就是一种人做事情是朝着积极的目标,而另一种人则是为了避免出错。比如同学聚会,前者就会抱着与他人产生更加亲密友好的目标;后者却是为了避免被孤立的目标。比如提升自我,前者抱着的是想要遇见更好的自己的目标;而后者则是抱着避免让自己变差的目标。这两种不同的目标因子,就是此刻在心里想想,产生的情绪也是能够感觉到明显的不同。明明是同一件事,看着前面的目标,感觉会更快乐;而后面的目标,感觉会有点压抑。
当压力来临时,反应也截然不同。接近目标型的人面对压力是以行动为导向,而回避目标型是以状态为导向。前者会调节消极的情绪,振作形成积极而明确的自我形象,关注内在目标,在明确要目标确立或脱离之后,不怕失败,果断采取行动,事情也会有效果。后者则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不由自主,关注外在目标,在选择面前犹豫不决,左思右想,害怕出错,等到最后期限才胡乱决定,迟迟不采取行动,难以关注自己的感受,很难目标脱离。
对比这两种类型,再细想平日自己在面对目标选择下的表现,对自己的属性就恍然大悟。想来,这是打从婴幼儿时期就留下的根。渊源可够深的,可有解决的方法?
速成调节剂是饮下一杯“心灵的可乐”。回避目标型的人在目标脱离面前情绪是消极的,是紧张的。研究表明,在紧张时想想放松或快乐的时刻,回忆美好的时光,或在需要调节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人的支持,这能帮助克服潜在的缺陷。要学会情绪管理,学会“直面情绪五能力”,对愉快不愉快的感受都接受;根据情绪的有用与否,选择沉浸或脱离;监测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不忽视或夸大情绪传递的信息;调适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感受。
终身定心神器是拥有“心灵指南针”。关键是对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从心出发选择目标,智慧评估目标,有计划地追求目标。
第一步,绘制目标图。在平静的时候,找一处安静之地独处,就像导演电视剧一样,细细地想象着你想要的生活,尽可能地涵盖你关注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一个面朝大海的房子里,风吹拂过你的脸颊,你与彭于晏温馨地吃着早餐。之后,他开车送你去上班。你到达喜欢的创意公司,从事着策划工作,周围的同事关系都很和谐。打开电脑,瞄了一眼今天的股市,你对今天自己的持股很满意,感觉自己的理财能力又赞了,今年可以去一趟欧洲自助游了......像这样的画面,越生动越好。然后,把这些目标记下来,购房理财职业人际关系等等,并做出排序,把那些花痴的不合时宜的剔除掉。绘制思维导图,注重等级,然后在各个方面目标的分叉处诠释两要点:“why”--侧重这个目标给我带来的心灵体验;“how”--为了实现目标我要做出什么努力。
第二步,评估目标。掌握心理对比的技能,这需要一种强大的平衡力。在思考可能的阻碍时,仍对未来充满期望。意思是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要完全失望。这个度是不太好把握的,还好书中教了一个“助力四层念想”,在放松的时刻,从认知、情绪、动机、行为四方面思索目标的确立或脱离。目标脱离的过程只有设立新的目标才算完成。所以评估后,我们才能更巧妙地选择坚持或是放弃。放弃是伴随着新目标的建立的,而新的目标反映了当前的自我,又反映了我们期待中的未来的自我。想来在面对放弃的时候,我们以前太沉醉于各种得失,其实放弃就是失去之前的目标,获得新目标的过程。如果这种新目标是内在的目标,走心的目标,又有何所惧呢?
第三步,追求目标。目标一确立,就要奋力去追求。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空,那么就得来点实际点的计划。第三步的核心在于做计划,然后行动。实施计划要奏个“四篇章交响曲”---决策前篇章、行动前篇章、行动篇章、行动后篇章。这四篇章的编曲思维,首尾两章用审慎思维,注重于前后的呼应:目标的调子确定下来了吗?目标的整体效果实现了么?中间两章用应用思维,尤其注重执行意向:每一步要演奏具体哪些音符,才能达到整体的交响效果?也就是说,实施计划需要策略性控制,自动采取行动。是的,关键在于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多用“如果.......,我会......."的句式。比如:如果我想学会更好的管理情绪,我会阅读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并做相关笔记。如果我想扩展自己的视野,我会在工作中多努力积攒财富,争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我想在更心宜的岗位工作,我会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上个培训班,接触相关行业的能人,尽可能的提升...... 决策前,用审慎思维思考可行的计划,行动后阶段,多给自己回馈,回望自己的行动,及时给自己点赞。行动前和行动中,没有其它办法,把那些为了目标你得做的事,付诸行动,如:真正地阅读书,做理财计划,提高工作能力等等。
通书看来,感悟颇深。正如书中所说:愿你“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使得你在该舍弃时舍弃,不管文化如何影响你或者旁观者说什么,你都可以在需要时挥手告别,而且你可以有意识地、体面地和聪明地做到这一切”。这也是我对自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