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练好“重实践”的“民”字功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最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

       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全面学习、全面领会,以群众最关切的急难盼愁问题为突破点,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把主题教育的成果惠及到人民群众身上,使民生期盼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让百姓实实在在地拥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牢记为民宗旨,把群众的“需求清单”变为“责任清单”。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要始终与人民同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广大党员干部更要牢记肩上的责任,将民生需求放在心上,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上,清楚群众当前关心的是什么,关注的焦点在哪里,想要干什么事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从而梳理出群众的“需求清单”,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将不满意的工作及时回炉重造,以实干为民、担当作为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时代“新答卷”。

       心系人民群众,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广大党员干部要领悟主题教育的深刻内涵,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立足本职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反映的基础设施、交通拥堵、垃圾处理等关键“小事”列成一个个“问题清单”,聚焦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履职担当,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以群众所思所盼为出发点,着力纾解民生难题。

       追求实干为民,把群众的“心事清单”变为“幸福清单”。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无论是开展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还是整改落实,都要立足人民群众,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善于在交流之中捕捉群众的不满意、不乐意、不高兴的地方,才能把那些隐藏在群众心中的烦心事及时地发现出来,通过拟定“心事清单”的方式,把群众的这些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及时地推动群众的问题解决,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讯员:高雅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