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男孩A,内向,不愿意说话,从今年夏天夏令营接触到现在,期间又和他的父母交流比较多,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了解较多。
一 耐心观察
周天上午爸爸妈妈带着A来上情商课,但是他不到教室,在楼下自己玩,他的爸爸妈妈和我说了,我就下去了。
看到A蹲在那里很专注地玩着,手里拿着两片树叶、一根木棍、一条白色的线。
我在他眼前也蹲下来了不说话,观察着,一会儿看明白:他想用这根线把树叶和木棍系在线两头。又过了一两分钟,他没有排斥我,我说:A,前几天的早上我在学校门口看到你了,很高兴,你妈说你也很高兴轻松。
他:是的,我记得。
我:我老远看着背影像你,所以叫你一声,果然是你,我也很高兴看到你。
他没有说话还是专注地玩着。
一会儿,我又发现他系线很松,顺手帮助他拽紧,他就提起来这一串,在空中抖动抖动,仿佛在看是否能松了,此时他专注地沉浸在其中,非常高兴、得意地笑了……我也回到了自己童年……
二 耐心沟通
我对他说:你是不是害怕上去?
他:是的。
我:你害怕看到那么多人是吗?
他:是的。
我:你知道教室里有多少人吗?
他摇着头:不知道。
我:有你的爸爸妈妈、王老师、我儿子,还有刚才上去的阿姨和小哥哥……
他不语,还在摆弄着自己的玩具。
我:你上去看到很多人在外屋的话,你就到里面的屋,如果里面屋有很多人,你就去阳台上玩,怎么样?
他点点头,屁颠屁颠地往教室里走,我紧跟在后面。
他打开门一看这么多人在外面的教室里,就停下来,东张西望……
我立即说:你可以到里面的教室去。
他低着头往里走,看到这个教室里也有很多人,又停顿了。
我又说:你可以到阳台上去玩。
他径直到阳台去了,我们开始上课了,他就在阳台上玩着自己的玩具。
随着课堂地进行,他也把头探过来听、看,这时候王老师说:你坐着这凳子吧?他就顺势坐下来了,正好就在爸爸旁边,爸爸看着儿子微微一笑轻轻拍了一下儿子后背,就开始专心地听课。
三 妈妈的分享
又过了一会儿,我邀请A的妈妈分享,她说:我就分享今天早上我们说好了要来上情商课,但是儿子……。
就在这个当下我说:停停,我知道你要分享的大体内容,请问你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吗?他同意你分享这些吗?
妈妈被我打断了,很惊讶,楞在那儿:没有征求过孩子,可能不同意我说吧?
我:那就不要说了,请保护孩子的心灵。
这时候妈妈突然醒了:好的,对对对。
我又说:请分享刚才我们分享的内容和感受好吗?妈妈就分享了学习的内容和感受。
下课后大家在一起又探讨这件事,好几位妈妈回忆着自己以前的做法:我们就当众说孩子的缺点、弱点,甚至还批评打骂孩子,根本没有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没有保护孩子的心,在赵老师说出来的那个瞬间,我们才意识到这点,真后悔以前不懂孩子,反而在伤害孩子,心里说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感受到的是我们情绪和脾气,而没有听进去我们说话的内容。
在这之后的每周日上午A同学兴高采烈地和爸妈来学习。
四 心得体会
在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中,就是孩子的心打开过程,就像花一样在慢慢地打开;孩子的心又像是一台高度精密的雷达非常敏感、细腻精准地在捕捉着外在这些人和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他在感受着身边的人、环境是否安全,是否让自己很舒服?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在保护着自己的心灵,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往前走,他是冒着风险往前走,因为未来对他来说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这就是自保机制。
我耐心地、小心翼翼地取得孩子的信任和认可,调整自己频率和孩子在同一频道,陪伴着他,关注着他的行为和感受着他的内心世界,并帮助他一一排除内心的恐惧和担心,最后他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在我的陪伴下,朝着他本来也想来听课的方向走去,这个过程就是让他有获得感。
如果我强行把孩子拖到教室里来,那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好多家长做过或遇到过的,带着情绪大声喊着、批评着、指责着、打骂着……
如果我表面带着温柔,内心还是很急躁地希望孩子早点进屋学习,通过“善意的谎言”方式把孩子哄进教室里去,这种模式也是很多家长所为,可能这次能让孩子进教室听课,这是种“伪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走进孩子的心。
那孩子也根本没有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爱和身边的人的关注,他没有获得感!
孩子就是饱满的种子啊,请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呵护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