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和往日相比,真是一个好天气。昨晚婆婆就和我们约好,八点半回家祭祖。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逝者在天堂,生者在人间,逝者永长眠,生者永长念。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缅怀亡魂,把灯点燃,为他们照亮回家的路,让他们回到人间的家。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不可避免,逝者已去,不能复生,我们活着的人,只能怀着对他们的思念,继续活在这个人间。
代替他们把家人照顾好,更要学会好好珍惜,别让自己留遗憾,别对他人有亏欠。
清明节,清不完的是思念,明白了生命太短暂。只有经历生死离别的人,更能深切的体会到,活着有多美好,珍惜何等重要。千言万语,诉不尽哀思和悲痛,唯有在清明节到来之时,为逝去的亲人点一盏心灯,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无忧无虑,无病无痛,永远长生,永世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