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我很荣幸有两次的机会去参加听课学习和研讨活动。收获颇多,下面我来具体谈谈我都有哪些收获:
我听的第一节课是一实小五年级的一堂数学课。课间休息十分钟,五分钟的时候我看到班长在黑板上写下了十道口算题,这时候去过厕所的同学陆陆续续到了教室,拿出专门的练习本就开始写黑板上的题目。打铃了,老师进了教室,我以为会跟我们上课一样老师说上课,同学们好......可是,这名班长站到了讲台上,声音洪亮地询问大家:“黑板上的题目有没有完成?”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样子提问同学起来回答,带领大家去判断是否正确。整个过程两三分钟的时间,我注意到老师只是默默站在讲台下边看,而没有说话。
观察到这里我就在反思,为什么我的学生成绩上不去,做题目粗心容易出错。我好像找到了问题在哪里?一实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优秀何尝不是来源于日积月累的练习和训练。真正把口算十道题这个环节落实到常规的上课中去,才使得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又块又准确!
我听的第二节课是二实小五年级的一堂数学课,这节课和上节课的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都加入了“我与数学家做朋友”这一环节。我注意到了,不是老师讲故事来导入新知识,而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会让大家自己去查相关的资料,然后带到课堂中和大家分享。每个学生都轮流来给大家讲故事,让学生来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对接下来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能力,表达能力。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小演说家!
我听的第三节课和前两节课也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在课堂设计中,都有了学生去“交流讨论,研究规律”的过程。老师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把任务布置清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讨论得出结论。这点真的让我很佩服。我总是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我的学生年龄太小了,没办法自己去研究探讨,可是这位三年级的数学老师给我上了一课,并不是孩子们没有这种能力,而是我对他们不信任!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寻找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老师给你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数学中,理解记忆比死记硬背效果好的多!
还有一点在我的课堂中经常忽略一个问题:分层次教学。这几位老师都做的非常好,在课堂中加入拓展延伸的部分,例如一两道奥数题,其实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解答的出来,但是通过老师的坚持,可能就会有新的一小部分加入到了优等生的队伍中。我们要让到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发展,因材施教。
在最后的数学研讨会上,有很多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也跟我们分享了很多。这中间有不少可以说是专家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也都提出了一点: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互相交流经验极为重要。这一点也与我们学校定期举行的教师研讨活动不谋而合。希望自己在每一次研讨中都虚心学习,更快成长。
通过这两次的学习,我发现:一实小和二实小都已经在践行新教育中的人本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讲台中间。而我们教师应该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孩子们主动的学习知识,快乐成长。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我要把这些优点借鉴到我的课堂中来。让我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打造卓越课堂,实现人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