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内心的恐惧,是源于对生的渴望。
01 恐惧是随着你生长的
婴儿时期,你无法表达自己,当你饿了,不舒服了的时候,用哭声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哭泣,是你恐惧的表现,而大人则会很迅速的做出反应。
再大一点的孩童时期,你不再会为食物哭泣,你开始建立对世界的认知,但家人的谆谆教导也开始了:炉子上的热水壶是不能碰的,电更是不能碰的东西,在大街上要遵守交通法则等等,面对这些事物,则会有一丝恐惧在我们心中生长,进而成为让我们变得安全的一种行为。
到了青少年时期,成长的可不止我们的身体,还有心理越来越丰富细腻的情感,恐惧的种类也变得繁多。面对学业,有对落后的恐惧,面对家长,有对失望眼神的恐惧,面对青春期,有对悲伤感的恐惧,太多了;特别是由于内心情感的丰富,许多人生未有的感触和想法会涌上心头,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忐忑和对他人难以言说的微妙心态。
而外界有太多可以寄托我们情感的人,事,物,自己心仪的女孩(男孩),充满悲伤气息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自己热爱的音乐,运动等等;
最让人恐惧的是,你所向往的世界对你的诉求无动于衷。所有人都被视为相同的个体,这是最可怕的事情,你变成了一个模板,一个数字,你内心炽热的情感在无尽的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中消耗,就如同漂亮的鸟儿囚禁在笼中,挂在戈壁的枯枝上展露自己的羽毛,无人欣赏。
及到壮年,时过境迁,许多事忽然不再出现在你的记忆里,梦里,心上。经历人事,心理的恐惧不再是一味的增长,而是有了加减法;曾经的恐惧被新的认知所消灭,新的时期又面临新的恐惧,工作,事业,家庭,再优秀的人,也逃不过自己内心的枷锁。
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得恐惧也将变得复杂繁多,生活于恐惧之中,让我们对心中的渴望望而却步。
02 恐惧的三种来源
布伦登·伯查德认为,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不会有被猛兽生吞活剥的危险,恐惧是存在于我们潜意识的念头,而我们把它和很多痛苦经验相连系,以至于自然而然形成了恐惧。
恐惧来源于三种痛苦:遗失之痛,结果之痛和过程之痛
第一种 遗失之痛
一旦你开始尝试新的生活或者事物,就会有失去现有的你所喜欢的,舒适的事物,而你害怕这种失去。一个尝试戒烟或节食减肥的人,他所害怕的是失去那一段让他感到平静和舒适的时间。其实只是你的焦点过多的关注在了失去的东西上,而对将要得到的东西缺少期待。你应该常想:我会得到些什么。
第二种 是过程之痛
不管任何事情,改变都是痛苦的,因为改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痛苦。你去创业,那么经常没日没夜的加班,没人对你支持和帮助,自己又缺少管理的经验,这个过程肯定是极其痛苦的,而我们不能忽略这个事实。而你的信念,就是把它看做成长的一部分,要学会将改变看成游戏。学会把挑战看成一次快乐的探险,去成为生活中的王者。挑战是成长,是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它会让我们感觉更充实,而挑战这个过程也是有趣,新鲜,和激动人心的。
第三种 结果之痛
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去一切,经历一些困难,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实际可能还没有最初的好。如果你太在意这个结果,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的纠缠当中,而掌控生活的至高境界,就是转换我们的思维,淡化负面结果对我们的吸引,开始憧憬美好的生活,将你注意力放在正能量部分,而不是在负面情绪里消耗殆尽。
人类的天性,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避免痛苦,这会让我们对痛苦产生本能的恐惧。而渴望,则站在恐惧的对立面,引领我们脱离恐惧的泥沼。
渴望往往和恐惧相伴而生,你恐惧死亡,说明你渴望生命;你恐惧失败,说明你渴望成功。
你看到恐惧,为什么不去思考恐惧的反面是什么呢?是不是我们内心所渴求的东西?心理是个奇妙的东西,有时会绕过我们的思考直抵内心,你不敢面对内心的恐惧,那么隐藏在恐惧之后的渴望更是无从了解了。
人渴望的力量有多强,想想你曾经不顾一切,废寝忘食所做的事情,你就会有所了解;人的心灵是有自己的范围边境的,渴望与恐惧相互拉扯,当恐惧的力量占优的时候,你很难察觉到自己的渴望,而显得对生活“无欲无求”,得过且过,借此逃避恐惧;而当你壮大自己的渴望的时候,恐惧自然也微不足道了,
所以说:
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内心的渴望变得强烈, 渴望从恐惧中汲取力量,把人负面的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坦然面对恐惧的存在,而内心向往自己真正追求的生活,你可以生活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