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精品课堂》最吸引眼球的,是大师现场教练环节。往往短短的二三十分钟,会发生一系列想象不到的峰回路转。逾越的又岂是“认知”二字?但时隔24小时后再次复盘,猛然发现,此次的教练过程不是二十分钟,而是整整两个半小时。
创业者的主题分享
一位从天使轮走向IPO的创业者,本身的经历就自带光环。此外,带着对2014年创业之初革命情义的怀念,2015&2016年一路高歌猛进的用户量的满意,2017年数千万投入的意气风发,2018年从0到1后只有意愿没有能力的无力。困惑、困惑、还是困惑......曾经的辉煌是否可能复制?
一系列团队发展中的问题,让创业者倍感压力,如在水中窒息一般。而萦绕在脑海中长达三个月之久的疑问,经过与吴导半小时的对话,豁然开朗。原来水中也可以呼吸,当有了选择的自由!
创业者告诉我们,曾因为骄傲与蔑视,他听不见冰山下90%的内容。而现在,他知道CTO归心似箭,因为家里的孩子等待照料;他知道负责运营的女将,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方法、能力和机会上有所欠缺......
一张老照片,满怀深情,那是曾经的担当与未来的承诺间有力的链接。
初创团队的感同身受
吴导的出场,并没有让期待中的大师分享如约而至。而是邀请了一起参加此次活动的其他9位初创团队的成员,分享创始人的变化。
有人觉得老板从关注事到了关注人,有人发现老板愿意倾听了,有人也正在疑惑老板为何有如此变化,而有的人则细心地觉察到给方法被提问题替代......
正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其实没有伟大到可以改变别人,而无非是改变自己,从而影响了他人!"
教练技术引入企业的三大条件八大步骤
吴导将案例中的创业者定义为学以致用的企业家,也是教练技术引入企业的重要前提之一,他们可以有效推动自上而下的教练文化推进机制。外企的教练文化基础相对成熟,渠已有,备水就好。国企,作为这两年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新鲜事物的接纳能力超乎想象。只是水土是否可服,仍需拭目以待。
传统文化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教练技术引入企业的天时,恰逢AI大潮席卷全球之际。在一片“人工智能”的憧憬下,对保持“人文情怀”的呼声,让同样“以人为本”的教练技术,一下走在了前沿。地利,则体现在组织对于自身的信心和供应商的资历与能力。而高管或者创业者自身的改变,无疑是人和最有力的背书。
西方管理学习惯按部就班,体现其严谨与可操作性。但面对如上的(天龙)八步,其实最为偏爱的是第三步传播和第八步巩固,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文化植入的广度和深度。传播的角度可以丰富,巩固的形式可以多样。正如这盘根错节,蔓延与深扎都是未来茁壮成长的基础。
鲜为出现的团队教练案例
在背景铺垫、理论打底之后,吴导竟然一反常规地选择了三位创始团队成员的主题,并邀请创始人一起加入。在《精品课堂》上极少看到这样的团队教练案例,顿时让人兴奋不已。背景里的LILY埋头奋笔疾书着......
1)三位团队成员分别表达如下:
a)自认为能力不符,在工作完成和业务目标达成方面似乎都有困难。困惑是否是人员不当,还是自己的经验、套路不够,甚至自我怀疑是否有带领团队的能力;
b)学习动力不足,以前认为是自信或者自负,现在觉得可能是自卑;
c)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可能影响团队,长此以往不堪想象;
MCC的反馈:过多的向内看,容易打击自己。
2)问企业主:
a)你听完的感受是什么?
b)哪个需要先解决?
c)他们没说之前你知道多少?
d)听到他们的打分后你要进步的地方?
e)你的干扰是什么?
MCC的反馈:领导者要有敏感度,更为深入地推动,必要时可以采取顾问的方式。
3)了解成员对此反馈:
a)不够呢
b)不理解,但应该有用
c)期待行动方面的指导
MCC的反馈:老板与员工间的认知与需求差异,开放度和信任度是催化剂,继而产生有效的行动。
4)创业者总结&成员总结
创业者:不断沟通
成员:真正的沟通,不仅当下,还要在日后的工作中
MCC的总结:看到另一方面的需求和与之差距,从自己的成长到团队的成长。
Lily学习到的:
1)教练文化根植企业,是从一个人到几个人到一群人的过程,路确实遥远而漫长;
2)一个团队教练实践的开始远在很久以前,充分了解各个关键人物的背景及企业对此的目标尤为重要;
3)开放、坦诚的企业文化,是教练对话取得有效进展的基础。
总之,这是一次值回机票的学习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