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梦竹
“父母在,家就在,家把儿女聚起来……”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里就感慨万分。
父母在世时,人生还有根基,心灵还有归宿,累的时候还有个可以停靠的港湾,还有个让我时时刻刻思念的、牵肠挂肚的家。
七八十年代交通运输资源匮乏,逢年过节时,火车票就非常紧张。但远在外地的我们,总是想尽办法买上一张回家的车票,当然,很多时候也只能买上无座票。
因无座票太多,火车经常严重超员。有时人多的从车门根本无法挤上车,就学着其他人的样子从车窗吃力地爬上去。没买上座位票时,就在车上站20多个小时。可以说回家的动力势不可挡。
其实回家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看看我的老父亲,给他带点我所在城市的特产,陪他老人家逛逛街,买件新衣服,在一起过个年,最主要的是享受一下家的温暖。
每年春节,老父亲都会早早准备好年货。我们兄弟姐妹从不同的城市回到家,然后从包里拿出送给父亲和兄弟姐妹们的礼物。
父亲在厨房忙前忙后,我们兄弟姐妹围着一张不太大的圆桌坐下,高高兴兴地大口大口吃着父亲做的美味佳肴,有糖醋鱼、小酥肉、黄花鱼、拔丝苹果等,父亲把一盘盘菜端上桌,不一会儿的功夫就盘子见底,看着吃得光光的盘子,父亲总是高兴的合不拢嘴。看得出,这是他老人家最幸福的、最心满意足的时刻。
我们一个个吃饱喝足打着饱嗝,往床上一躺,一会儿便一个个呼呼大睡。每当这时,父亲总是轻轻地把被子盖在我们身上,深情地凝视着他的儿女们。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8年了,18年来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兄弟姐妹也很难再齐全的聚集在一起。即便回去了,也很难找到“家”的感觉。因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地吃;随意地喝;随意地大声唱;随意地发发牢骚,再也不能……
这次,因我小弟弟的儿子结婚,我又回到阔别多年的“家”,兄弟姐妹从北京、上海齐聚到西安。我们住在原家附近的一家酒店。我们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拍照留念,然后一起去看新房。
一踏进小区大门,看到那熟悉的院子,一种无言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小区还是那样整洁、安静,道路两旁的树木枝叶茂密。
新房装修的很温馨,它即将成为父亲最疼爱的孙子的家。
我默默地从这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包括厨房和阳台。昔日房间的布局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本色的木质大衣柜、高低柜和铺了厚厚褥子的大床,那张我们天天围坐在一起吃饭和聊天的圆桌,还有那台老式的不太大的电视机……
在这个家里,曾经留下了我们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歌声、有泪水、有吵闹、有病痛,更难忘的是亲情。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随着时光流转,变成了挥之不去的淡淡的记忆……
我参加完婚礼的第二天就匆匆离开了西安,我坐在飞机上望着渐渐远去的道路、楼房和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美丽的城市,一种莫名的伤感和酸楚油然而生,眼泪不由自主地往外涌,好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仅剩归途。
我们昔日住的房子虽然还在,但我们从小到大生活的家已经不在了,疼爱我们的老父亲也不在了。我的心灵仿佛成了一个孤儿,忙忙碌碌中再也无人嘘寒问暖,再也听不到让人“烦”的千叮咛万嘱咐的唠叨,再也看不到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后的孤独身影,再也找不回想怎么躺就怎么躺的那张温暖的床……
时光流逝,父母已去,兄弟姐妹各自都成家立业,有的已儿孙满堂。但无论何时,我们都是亲兄弟、亲姐妹,我们依旧是这个世界上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无论何时,我们还会再聚在一起,无论谁家有难事、有喜事,我们还会第一时间出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联系和问候。
我的兄弟姐妹们,心在家就在,让我们常回家看看,让家的温馨与我们同在……
此篇文章是我参加完弟弟孩子的婚礼,坐在飞机上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