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处理

在行动管理中,我们学过“处理四问法”即:

一问做不做
二问谁来做
三问复杂么
四问怎么做

通过四问的步骤,抽丝剥茧般的把事务转化成任务,把任务分解成行动。而在知识管理中,同样存在处理的问题,因为我们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意味着:

  • 有大量的知识、信息几乎唾手可得。
  • 信息如爆炸后的现场一样呈碎片化

因此,我们需要知识管理领域中引入处理的概念,帮助自己将收集的东西整理清晰。

知识管理处理四问

  • 一问是什么?明确这个东西是信息还是待处理的数据或许需要消化吸收的东西。这是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以及行动管理、目标管理系统的分界线和交汇口。我们确定它是某人一张名片,或许需要存储到自己手机联系人上(信息和人脉管理),然后打电话问候他生日快乐(行动管理);而拍照到evernote的一张塞班岛风光照片,或许寄托着我们今年想要去那里旅行的愿望(目标管理)。
  • 二问啥目的?如果我们确认收集来的东西是信息或知识,我们也需要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他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思考,我们到底积累这些东西干什么。有的时候,我们收集到的是一些原始数据,我们的目的可能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某些规律。或者我们收集到的是资料,留存备用的,那么问自己一句啥目的,然后在标签上标明自己的可能应用场景,会更容易检索到。
  • 三问放哪里?对于电子笔记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将它分类放置到对应文件夹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纸质实体资料,是扫描到印象笔记还是直接归档存储则更加值得认真思考,让自己给信息归个档,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
  • 四问然后呢?分类存储归档不是知识管理的应用,我们需要在分类存储后思考自己可能在什么地方应用到这些资料,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资料。

如何收集萃取网络文章

阅读&收集- 从浏览器上看到的-收集到印象剪藏

  • 从微信朋友圈/订阅号看到的-收集到印象笔记
  • 自己思考的灵感或想起的-收集到Memo
  • 实体书上看到的-扫描宝/涂书笔记
  • 其他渠道-邮件、文件夹保存

分类整理

  • 整理到合适的文件夹
  • 贴上适当的标签

总结思考

  • 目的:形成体系,把碎片化的信息体系化
  • 方法:提炼主干,整理精华
    战隼的方法

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对这段时间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成关键字和要点。(时间频率)
调整调整标签,或者把同类的文章合并成一篇文章。(具体做法)
把某一个类型的文章进行汇总,思考后之后形成新的东西。最好写成文章,把你听到、读到、认识到、了解到的东西写成文章,可以简单一点,但一定要逻辑清晰,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完成,然后把思维导图当成附件(整理输出)

辅助实践

  • 制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 记录整理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 反思和总结提炼自己下一步行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