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营销故事,首先要从6月份开始讲起,我加入了一个特别的微信群,这个群主刚开始建群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想分享自己学过的多元思维给其他的人,而且由于他是007其他班级的战友,所以,我就通过了他,并加入了这个群,这里声明一下,我并不排斥任何在我朋友圈的微商或者打广告的,如果我心动了,我愿意为我的心动买单(而且我也不怎么上朋友圈,所以无所谓)。不过,真的要表扬一下,有一两个人确实发得不错,文案的设计,内容的选取都挺不错的。
这个群主坚持发了21天,内容其实很不错,换算思维,递推思维,也推荐了几部电影跟一部电视剧,内容都是跟思维相关的,确实,那21天打开了我另外一个世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人都建议学习围棋,围棋对训练思维真的很有帮助(不知道为什么以前没有这个意识),在最后3天,终于他来了最后的“彩蛋”(大家都懂的),而我在那3天前,通过他发的一些内容就上网搜索了一下,也得到了一些信息,在最后的3天,我基本把他背后的老师都揪出来了,他的最后“彩蛋”是一套营销方法论,但是里面涉及的老师不少于4位,由于那些老师不是什么大咖,所以,只是圈子里一部分人知道。那套方法论,杂合了这几位老师的思维,人家几十年的经验,所以,如果付费了,其实也是有收获的,内容价值是偏中下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好奇是谁的这套方法论,没想到互联网这么给力,搜索出那么多信息。
最后我没在那个群上透露任何我搜索到的东西,第一,我确实没买,所以,我给不了他手里的那套,我有的只是它背后那些老师,我没买,是因为我没时间,那些老师的东西够我学习很久的一段时间,我没时间再去投入其他相似的东西,东西不是越多就越好的,但最主要的是,我不走他那条路,所以我不提供他那样的服务给别人,既然他提供那样的服务,你需要,要么自己搜,要么付钱。第二,价值这种东西,因人而异,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是需要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有可能是金钱,有可能是时间,也有可能是更多的精力,不要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愿意投资自己。
最后,我总结了一下,我去搜索的整个过程,因为当时坚信,要找到背后的那个“真正的思维”,才能有所突破,但是后来,在自己报的另外一个课程,找到了,“营销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受基因操作的生存工具。”当时,我震惊了一下,但是并不开心,接下来是无尽的困惑。找到的底层原理,当把它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却是那么的力不从心,它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有威力,但是,它是对的,那么到底哪里出现错了?原来知道了还不够,怎么用也很重要。之前,我一直鼓励周围的人,要不断往下找,找到最底层,但是,其实,这不一定对,除了底层的原理,我们还需要一套能力,能够有力的把这套原理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把它推出来,让它有力。就在我放弃了对底层原理的执着之后,我的世界又打开了。其实,我差一点就打算去看比较专业的生物学或者心理学的书,后来我转向找贴近我工作问题的书,由已经确立起来的底层原理,去重新解构那些技巧,去重新看到那些问题,反而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营销这条路上,我目前的思路是,生物学-心理学-消费者认知-消费者行为学,再到具体的营销策略,营销方法。但是,如果从公司角度,营销跟销售是分不开的,以营销内容打造开始,由销售流程贯穿始终,最终形成一个不断前进的系统。如果时间精力不够,不建议从最底层的生物学入手,从心理学,消费者认知再结合实际自己行业的营销手段去理解,应该可以找到自己的感觉,当然,如果之前对市场这方面有了解会更好。
以下观点纯属个人,目前还不健全,比较零散,接受批评,不建议全部吸收。
一、动力因
很多东西要先找到那个动力因,那个不变的东西,这样可以帮助你在以后做出更好的决策。
如管理的动力因是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这个利益,包括金钱跟发展。制度只有围绕这个来设计,才能很好的驱动人去更好的工作,当然,有文化会更好,让大家有归属感,有共同的认识会更加认同彼此的工作。而市场,我们听到有“无形的手”跟“有形的手”。但是,对于营销,我目前对它动力因的理解是:市场需求。这里要解释2个概念:市场需求 & 市场 。
二、市场需求 & 市场 ,“无形的手”
从大范围的角度,我对市场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时代,如互联网时代/市场,移动时代/市场,物联网时代/市场......,市场是会饱和的,正如时代是会过去的,时代过去也是因为它饱和了。而市场需求,它可以增长,如互联网需求向移动转,移动向物联网转,它会流动,它会不断迭加,往上爬。永远都有市场,只是不同而已,但是,营销是要推动市场需求,让它产生效应。而这些市场需要是来自于客户,所以,产品不是唯一的,推动客户需求才是唯一。
三、创新 & 客户认知
我们最近几年都在谈论创新,如颠覆式创新等等,为什么要创新?创新要打破的是什么?打破我们的认知,扩大我们的认知边界,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增量市场出来。以这个理论,再看营销,从心理的角度,人都是喜新厌旧,以前我把它定位在产品上,但是,现在从客户需求的层面出发,无论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我们提供的体验,客户都想要的是“新”,为什么要在营销中,追求“新”,一来符合人性,二来人性的需求是会增长的,而这个“新”就是增长的“燃料”,没有燃料,整个体系走得很慢。而这个“新”主要作用的地方是“客户认知”这个点上。不断去刷新客户认知,客户就会前进。前提是你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或者你能比客户更了解他自己。不要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刺激好奇心,如果跟客户的需求和你们的产品没有半点关联,那是在互相浪费彼此的时间跟精力。
四、营销观:
一个作用力点:“新的客户认知/需求”;
一个原则:“价值最大化”;
一个载体:“事件”;
接近客户的需求,缩短与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符合人性
1)事件
第一次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是在看一本书的时候,里面的文案顺接得非常好,惊呆了我。有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好好把一件事说清,讲明白,就真的是很不错了,但是,我们在知道很多技巧之后,只停留在借用,而没想到人家是怎么用得那么好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永远不知道鱼是怎么钓上来的,这样很麻烦。最麻烦的是做的很多事对于客户来说,太突兀了,没有关联性,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想干什么?你了解我吗?所以,好好把一件事说好,组织好,真的就有很好的营销功底了。从事件这个概念出发,会涉及到吸引力,表现力,说服力,影响力,而事件真正要传递的是认知,并且让客户感觉到价值的最大化。
2)营销最忌讳的是:认知冲突,客户信任
一定要去降低这个认知冲突,除非你的产品已经被市场跟客户所接受,否则没人会包容你的“任性”,这也就是现在,很多的产品,如果有大V推一推,其实,效果会很好,因为认知冲突降低了,信任增加了。当然,这是对已经存在的市场或者产品而言,如果是新的市场,认知冲突是一定,但是,如果能让这种认知冲突变得很符合人性需求,就不一样了。如苹果手机的一次次突破。
3)为什么关注客户的情感,风俗文化?
对这个理解的突破,也得益于一本书《杠杆说服力》,是从理解预期心理这个角度,才真正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去做这件事的。为什么呢?对于客户,我们属于熟悉的陌生人,或者单纯的说,刚好你的服务我需要,所以陌生人的接触,消除阻抗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上面说的降低认知冲突。关注客户的情感,风俗文化,都是为了接近客户的心,离顾客装钱包的口袋最近的是心,要打动顾客的心而不是脑袋,切记试图用单纯的道理去让顾客动心。
4)营销致胜法宝:真诚
真正为客户着想,因为客户是价值的追求者。成功的营销不是把产品塞给客户,而是真诚地帮客户做事。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与行动。
5)新概念速度
很多的时候,还是很庆幸自己出生的还算早,想想以后的人,每年新增的概念不知要有多少,在看书的时候,对一些新的概念,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很多时候,概念是相通的,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却又被赋予不同的名字。甚至有些时候,发现自己不是在看书,只是在解不同的概念码。
上面这些都只是理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是,搭建好流程,把所有的一切都串起来,这个等有时间了再分享吧!
最后的最后,还有一句话,我说的一切都是错的。可能一个月后,两个月后,我又会推翻自己上面的一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