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忙完拿起手机,照例先去我们吸引力法则总群逛逛,要和同学们问个早安 。恰好看到碎碎鱼同学晒美食的照片,正思忖着,这个好像是我在电视上看过制作详情的,少数民族的一种风味小吃"油茶"。再往下翻看到答案果然是!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叫这两个字的美食有不同的内涵,全国有好几种呢!尤其是有别于我家乡的油茶。
话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味小吃林林总总、数不甚数,也不盛枚举。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小滋养我们身体及形成味觉习惯的,仍然是家乡的那一口家常饭食。人人都觉得自己的家乡美、美食香。对吗?
今天,就来说说我的乡愁味道之组成部份,我的家乡美食~颇居少数民族风情的油茶,也叫"罐罐茶"。
我从有记忆起,家乡的早餐基本上一年四季绝大部份都是油茶。故乡那个小山村里,大家也习惯叫"面茶"。尤其是秋冬春这三个季节,几乎每一天的清晨,都是在家人们围坐火塘边,每人端一只碗,边喝茶边吃馍度过的。
主妇们天不亮就起床,生火、烧水,火塘上方有一根铁链条垂掉下来,这让火塘上方永远不空。要么挂着一把大茶壶,要么挂着一个圆底的鼎锅(我怀疑85后的家乡孩子都不一定熟悉它了)
火拢起来烧旺了,水也烧上了,主妇们开始准备早餐的食材。这时,一大柞高,胖嘟嘟大肚子的茶罐子也煨在火边了。主妇们会先清洗好藿香枝叶、葱皮(大葱或洋葱皮都可以)生姜、花椒粒等调料放入茶罐。
然后火上放一个铁三角,架起炒瓢,放上菜籽油,炒一把带梗的茶叶 (俗称"简头茶"),注意,并不需要精细的好茶。否则,风味就失色了。
炒出香味儿、 炒的叶油润茶杆发硬了,趁热拨入茶罐 ,这时候,你会听到热油高温和水相遇激发出的"刺啦"的声音。 这声音往往令人愉悦激发食欲 。
这时候茶罐里的底料准备妥当了 ,还要先用一只稍大的碗 ,提前搅好面汤(就是普通的面粉,我喜欢喝混合的 ,玉米面少白面多,加水搅拌成粘稠水状 ) 。茶罐里的水烧开后,倒入适量面汤到茶罐里 ,一边倒一边用筷子搅拌,不能有面圪塔。这时就让它在偎在火堆边先熬制着。
接着开始炒制要放入面茶汤上的调料 。提前洗好切丁的洋芋,还有核桃仁、鸡蛋 、豆腐丁、咸香小麻花等。对了,条件好的还会放腊肉丁。这些都用放在火上的炒瓢、分别炒制的油润咸香 ,令人垂涎欲滴 。这不同的调料放在碗中,会因各自的形态、重量不同、 漂浮在油茶的各层,俗称五层楼、 七层楼。
这时,茶罐里的面茶也熬制好了。用一个细筛网勺滤出来,一般会准备一个更大的茶罐 ,把头一罐面茶和第二罐、第三罐倒在一起混合起来。 通常第一罐是不给小孩儿喝的,大人们说因为那个茶太酽了,小孩儿喝了会手抖、 写字握笔不稳。
待到了一碗混合了茶香、藿香的草药香、葱姜的辛辣香、以及炒制出各种调料那诱人的咸香味的油茶端上手 ,一口油茶下肚,那个舒服熨贴满足啊 !再咬一口烤的焦黄的馍片 ,或是热气腾腾的花卷、包子,啊 那真是人间日子的幸福滋味呀 !
长大了的我们,可以说走南闯北吃过各地的美食 ,但现在的我偶尔还是会馋家乡的那一口罐罐茶。现在没条件用罐子烧,但我也会在燃气灶上,在小砂锅里熬制。
非常欣慰的是,我的爱人不但吃的惯、喜欢吃我家乡的这种特色早餐,耳濡目染之下 ,他也能做的不错。尤其是搅面汤这个环节,他搅出的总是很细腻,没有一个小疙瘩 。而这,我很难做到。还有他炒制的洋芋丁 ,金黄酥脆,很能惹人食欲大开 。这个也并不容易,火力稍大,就会焦了。但因为他是个很有耐心的人,所以才能做的很好 。
现在,大多数早晨,我都是在习惯早起的他已制造出食物袅袅香味的氤氲之息中被唤醒,起床就能吃到暖胃又暖心的早餐。有时,也能吃到他做的我家乡特色~罐罐油茶。这令我倍感幸福又觉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