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感”一词,感觉比较有趣,从百度搜索来看,解释为:
1、事情未发生,就感觉出它的结果好坏。
老舍《茶馆》第一幕:“有几个茶客好像预感到什么灾祸,一个个往外蹓。” 叶圣陶《邻居》:“‘那末今天或许又有什么新花样发生了,’我预感地说。” 丁玲《水》二:“那些无人管的畜群,那些不能睡,拍着翼四方飞走的禽鸟,都预感着将要开演的惨剧而发着狂。”
2. 事先的感觉。
茅盾《清明前后》第五幕:“我有预感,我觉得你那么想得头头是道的什么改变方针,积累资金,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沙汀《困兽记》十七:“这一切都在为他证实着那可怕的预感:他的希望已经吹了。”
在我看来,预感是偶然也是必然,是自己在现有认知的基础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某种事物发展方向的预判。所以,我经常跟同事开玩笑说:我的预感还挺准的。上周五到昨天未事先得知需要开会,没来得及做任何的准备,今天一大早才看到开会的同事齐聚公司,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有点预感可能需要讨论到上周邮件内容的问题,于是乎抱着复盘的目的先准备一下自己这边可能会被领导关注到的问题点和解决方案,无论开会是否讨论到,准备着总是万无一失,首先调整今天早上的工作内容,将不紧急的工作排到后面,临时在早上安排好了上周邮件提及相关的工作及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案和涉及到一系列流程化规定,庆幸预感还挺准的,方向也是对的,下午的会议可以如实阐述和流利的临场应对,得益于“预感”和有所准备。
预感和提前准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才能让事情往自己设定目标的方向发展,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这也是一种进步吧。正如周笔畅歌词:
啊 我有一种预感
啊 世界正绕着我转
对不对 我自己就是答案
很神秘的未来 我还有很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