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齐一的歌词描述这一年就是:
这个年纪的我们爱情跟不上分开的节奏,
这个年纪的我们更珍惜难得的自由,
这个年纪的我们比起从前更容易感动,
这个年纪的我们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中,
这个年纪我已不再将就有些事情无法强求,
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无法挽留,
青春慢慢从身边溜走我开始变的怀旧。
………
这一年过得有些混沌,有些充实,有些自由,有些犹豫。也许更加体现哲学上矛盾意义之所在。早出的政治一课便阐述这一概念,那时候觉得搅在一起的不止矛盾,还有唯物辩证观,相对论,辩证法,思维网络一如往常的混乱……
22岁的年夜,围坐火坑,无心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总能被家族的气氛给搅动,然后凑合着把晚会看完。冬天半夜的冷,连火都已经抵抗不了,对于怕热又怕冷的这么一个动物,我讨厌冬天,尽管夏日带来的是汗流浃背,但喜欢这种如同酣畅淋漓的感觉,,可以瞬间清爽,而冬天里,却只能缩着脖子,再缩着。在这个漫长的冬天,傍晚借助袜子传导的热量,我已经很知足了。不喜欢群居的我,唯独只在过年的那几天,与妈妈姐姐同睡,也是那就几天才觉得,这个冬天并不冷。
大概也只有小孩子才憧憬过年啦,因为留守这么久,爸爸妈妈终于要回家了,于是宠爱有加,各种吃喝玩乐瞬间膨胀,在新装与欢笑中真切感受到我已经不再是十二岁的少年。但我依然会因为小事儿开心,因为穿新衣服咧嘴笑,因为大家的团聚而忙上忙下,却也不觉得累。
相聚时难别亦难,这一年的亲朋好友相聚,能凑在一起的唯有麻将,扑克,大人们的游戏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我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的,但是清楚记得迷恋的那段时间是在初中,那时候总想上桌,总希望有人和我一起玩儿,可惜大人们嫌我太小。等到成了小大人,却连看也不想多看一眼。因为一直没懂这东西究竟意义何在?
老哥今年36办酒席,家里可热闹了,住舅舅家的好处就是一个——热闹。我喜欢这热闹的氛围,总是时刻给你温暖,犹如春天的阳光和雨露。是的,那天我穿了花衣服,很开心,站在家门前,像个迎宾员,端茶倒水,做到极致。那天家里人忙上忙下,老妈总在关键时刻出篓子,前一天把脚崴了,正喜日子的时候只能巴巴的张望,吩咐我这小能手做这做那,跑上跑下。我这性格继承了老妈,庆幸这天完美落幕。
享受节日的气氛,享受这漫长充实的时光。大年后的几天都是艳阳高照。家里的路很多都变了,原先的小路拓宽了,铺上了厚厚的水泥。土里庙向前移好几步,换汤不换药,还是这个可爱的土地公公。
在哥哥办酒席间,忙里偷闲,在这条看不到尽头的水泥路面走了很远,很久,除去大城市的交通,是混乱的,人家说村里人读书少,素质低下,这个观点后来在多年城市生活中被推翻,城里人的素质并不会好太多。每年风景依旧,这个时节看到的麦田都是光秃秃的,偶尔从地面冒出一丝绿,那都是攒足了劲儿拔上来的。不知谁家的柚子树,大片大片的叶子挡住了视线,本想寻得厚厚的果实体验当年在乡下偷花生的喜悦,奈何总觉得“做贼心虚”,不过最后还是成功了,那是带哥哥姐姐嫂子侄女儿一起来的,站在柚子树下,百般寻觅,落得一个袖珍,剥开果肉,才一个拳头大小,意外的是,很甜。弟弟晚上吃得太多,肚子闹腾,于是躲在柚子树下三下五除二解决了。
有时候就是觉得吧,生活在这里其实挺“方便”的。
没有走完这条路,但据自己的推测,它通向的是以前的那条连接城市的小道,小道阴凉,夏天来往人较多,而恰好这条路上又有一个专门种葡萄的园地。我们买过很多回,骑自行车穿过的时候,享受的是载着满满果实兜风的乐趣。
家里的事儿一切都忙活完了,该走的人家,走了,该上坟的,上了,该说的话,说了。从家里出来,塞了满满一车厢的菜。
从长沙到常德,再从常德回长沙,路程大约四个小时不到,但总是不想回家,丝毫没有怀念家乡的味道。心想木心当初背井离乡,高龄再返回到自己的住所,感触良多,于是走前留下了长长的纪文,念叨这些年离开后,感触良多。
也许等我老了,回看一切,我还是会怀念当初的故居,那个童年的畅游地,还有我儿时的小伙伴,不知他们现在在何方?
回到长沙的,总想拥抱离别的这些日子,真的太想念这个城市的味道。
28的梦想,姐姐提前完成,在这个不算大,也不算太小的城市里安了家,立了业,接下来等待的便是早生贵子。
在新家之处,和接来的亲戚吃了个团圆饭。家族人挺多,但各家有各家的事儿,至少凑上了满满一桌。镜头下,每个人喜笑颜开。
年后,一些开始步入正轨,城市也恢复了往日的忙碌气息,依然灯红酒绿,绿灯行,红灯停,日子开始循环起来。
这一批的孩子,四年级,年后略显生疏,而对于我这个奇怪的动物,有时候会不知所措,于是就在开学的一星期,我们自然融入各自的世界。该调皮的依旧调皮,该冷酷的依然冷酷。回想下,我的生活很简单,但也很糟糕,因为没有目标,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得过且过,但也如前面所说的——充实。
天一亮,起床,值班的时候送孩子们上学,然后和老妈逛菜市场,接着就是卫生,这之中感慨最多的便是,时间过得真快。卫生完成便是午餐,完了以后开始高年级的准备工作,等孩子们吃饭,阅读,睡觉,忙完是厨房的收拾,这一年,承包了后勤工作,以至于往后的日子,即便不吃,也不想再进厨房。
看着孩子们大口大口吃,边吃边说味道好,是件开心的事儿。这心里跟孩子们一样,大人们总说孩子无心,其实是骗自己。
我盼望着早日结束这份工作,给自己的承诺,7月份离开这个城市,前往厦门。暑期的排班没有我的名字,有疙瘩,也暗喜。
终于这天孩子们放假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