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这里是程序员田同学。
最近河南龙子湖高校被央视批评的老新闻,低调上了热搜,然后很快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但在河南人的朋友圈却炸了锅,河南人为啥这么大反应呢?以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举个例,你就明白了。
我小学是在村里的小学上的,同学和老师也都是同村的。小学五年级才开始第一门英语课,英语老师还是语文老师兼任的。
五年级开始学三、四年级的课程,六年级学五、六年级的课程。到六年级我才发现六年级英语老师和五年级是一个人。
上了初中以后,每次新学期开学班里都会出来一些位子,那些同学就那样“丢”了。
在我初三的时候已经萎缩成了五个班,那时候我运气好一点,有幸进入了高中冲刺班。
为了考上高中,初三那一年每周只在周日休息一晚上。也有体育课,只不过体育老师不是家里有事,就是老婆生产,我至今不知道体育老师家里到底有多少个小孩。
我那时候成绩大概是班里十五名左右,但很遗憾的是,中考成绩还是距离公办高中三分之差,那时候家里只得出高额的“建校费”。
初三的那个暑假我还一度担心自己没有考过分数线,会不会成绩是班级倒数。
开学以后我发现我多虑了,现在清晰记得高一入班成绩我是38名,而我们整个班有108个同学。
也就是说,一个110人的班级大概只有30个是考上的,而从我小学到高中一路“丢”的人,大概有八成。很多同学小学毕业以后我再没有听过他们的消息。
而我感到最惋惜的是初中的一个同桌,当时我觉得他比我聪明多了,但遗憾的是他从未踏入过高中的校门。
高三以后,教室里就满是醒目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标语,每天晚上十一点教室依旧是灯火通明。
即使大部分人已经很努力了,整个高中的毕业生大概有4000多名,如果前百名能出省考上985、211就值得学校将横幅拉满整个县城。
而整个学校能考上二百个河南的顶级名校——郑州大学,就值得学校吹嘘好几年。
看到这你大概就明白了,几年前的新闻为什么能被顶上热搜。上亿人口的大省只有一所211大学,今年的滑档人数甚至超过了一些地方的高考人数。
人都说高考就是过独木桥,但对河南学子来说你如果能站在桥上,说明你已经打败了90%的人。
只有10%甚至更低的河南学子能与外省的“天之骄子”“公平”竞争,而公平竞争的机会也要被剥脱了。
如果你很有幸的通过努力考上大学并顺利找到一份工作,你又成了那些“天之骄子”眼里的的小镇做题家。
而这个小镇做题家的头衔,不知道是多少早早辍学打工子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