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情书》将翻拍中国版上了微博热搜。
青春剧或坎坷,或热血,或曲折,有过小清新的好片,也出了很多俗套的烂片,但是剧情上,都是描绘少男少女相识相爱的故事,无论结局美好还是遗憾,男女主角一定都暗表情愫,互诉心肠。但是《情书》这部20年前的老电影,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的爱情片,在多个国家备受好评,不仅是因为它的青春爱情故事有多么美好,男孩女孩甚至都没有直接表达过爱意,而是因为它秉承了日本人一向的内敛、含蓄,细腻,把暗恋、生死、亲情这些主题融入到一切细微末节中,漫天大雪的纯白世界,同名同姓的男孩女孩,一封写给天堂爱人的信,唯美的场景,细腻的情感,哀而不伤,娓娓道来。所以《情书》也被成为荧屏上暗恋的极致。
冬天的雪
雪景是电影标志性的场景,无论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穿插的场景都是雪景。博子曾在雪地痛思逝去的爱人,也在雪地放下爱人告别过去,树在漫天大雪的夜晚失去了父亲,也在漫天大雪的夜晚濒临死亡,却最终告别了死亡的威胁。春天温暖,夏天热情,秋天萧瑟,冬天,无论是神户的冬天还是小樽的冬天,都是刺骨的寒冷,但是因为白色的雪,显得那么纯洁。
雪天是导演岩井俊二偏爱的景色,也是电影的线索。整部电影只有回忆部分不是冬天,其他,都是在寒冷的冬日发生的故事。那样纯洁的雪景,就和博子对树的爱一样,持久、刻骨,爱人逝去三年,还可以为他写信,为他吃醋,甚至骗自己相信爱人并未真的死去。那样纯洁的雪景,就和那个纯洁的少年一样,微风吹起白色的窗帘,那个纯净美好的少年就站在窗边,静静地阅读,心里却装着对少女的喜欢。
不得不说,岩井俊二太会选景。故事如果发生在其他任意一个季节,可能都没有发生在冬日这样纯洁美好,又弥漫着淡淡的哀伤。
暗恋
作为荧屏上最细腻、含蓄的暗恋,男生对女生的喜欢,用一种奇特的方式体现。他借阅没人看过的书籍,在借书卡上写上女生的名字,写了87次。因为有着一样名字,也不会有人知道少年的这份小心思吧。而女生,她可能都没有察觉到自己对男孩的喜欢,却可以为一份发错的试卷等他到天黑;在他的恶作剧后嘟起嘴,看着他的背影;在运动会上拿着望远镜偷偷看他。分别太快,男孩还没来得及告白,就转学了,知道这个消息,温柔的女孩,砸碎了班里同学恶作剧放在她桌上的花瓶。她可能也没有理解自己莫名其妙的生气,或许只是因为男孩子的不辞而别。
多年后,女孩已经快忘记男孩,直到一封写给天堂的信误打误撞地发到她家,她才开始了回忆,发现那些自己当年不曾懂得的细腻情感。这样纯洁美好的感情,因为掩藏在心里,呵护得过于小心,女孩来不及发现,只成为一段纯洁美好的回忆,带着浅浅的哀伤和惋惜,像冰封的蜻蜓。
她回到学校寻找记忆,得到当年最后一次见面,他让她帮忙归还的书本,书签的背后,是她的画像。原来你曾经喜欢过我。
痴情的人
博子对树的爱,是深沉的,痴情的。而秋叶对博子的爱,也是深沉的,痴情的。影片里作为配角的秋叶,尽管其貌不扬,但是这个角色,我认为也是让人敬佩的,像是一个沉默的守护者。秋叶从事玻璃工艺制晶,早就暗恋着博子,只因羞于启齿,被好朋友藤井树捷足先登了。爱好登山的秋叶自从藤井树遇难后,一直没再去登山。对于博子,他仍然一如既往地爱着,而且更加执著强烈,更加直截了当。他安慰她,劝她向前看,知道她忘不了树,陪她去小樽看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陪她在寒冷的雪天等待那个和树同名的女孩。最后他鼓励她去树遇难的那座山,也是鼓励她爬过自己心中的那座山。“你看看,那座山,藤井就在那座山。”
这个男人尽管看起来很粗犷,说话有时直白,但是他对博子的包容、耐心和痴情,让人感动。
亲情
亲情虽然不是影片的主旋律,却也是用心描绘的几笔。无论是男树的母亲知道博子还爱着儿子时的痛哭,还是女树的爷爷清楚记住当年送儿子去医院的40分钟,在雪夜中背着孙女跑去医院,我们都可以看到导演所呈现的来自亲情的大爱。
情书这部电影,回忆与现实穿插,两个容貌相似的女孩因为一个男孩展开的联系,一丝丝一缕缕,让我们看到一场纯洁,让人惋惜的暗恋。而亲情、爱情的主题也在导演细腻的表达下徐徐到来。情节一直围绕着生死展开,却从未刻意去展示死亡的残酷和恐怖,而是将这种悲情淡化为一种哀思和怀念。记忆里倔强的少年,深爱的恋人,永远停留在最美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