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有时 彼岸有时

直面死亡是一门功课。

我记得我最早描写死亡是在20几岁的时候。那时候我写过一篇小说,小说里的一个生长在南方的女孩自杀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写过这样的话:如果她生活在北方,一个每天都能看见太阳的地方,也许她就不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死亡。

真正的感受到死亡的震慑,是在2018年我检查身体时的一个乌龙事件。是的,那一次,我以为我要死了。

再次走近死亡,是父亲去世的时候。

所以,开始经常思考死亡,是从我四十岁开始。从那开始,我也经常在文字里谈及它。

思考死亡,就如同和死亡坐下来对话,博弈。从拒绝它坐到我对面,渐渐到它变成了一个老朋友。

有一种老友,多年不见,再见如故。连眼神都是良药,瞬时天地温柔。

死亡也会变成这样的朋友。

从心理学角度,人们面对死亡有固定的节律,从否认,到愤怒,再到讨价还价,一直到最后的接受。所幸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把这个过程拉长一点,再拉长一点,好好端详它,看清它,揣摩它。

毕竟,它不是一个看起来让人喜欢的朋友。但如若我们花时间与它相处,我们就会不再心生恐惧,并且很有可能谋得一位良师益友。

想想看,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降生,稚嫩,青年,成熟,枯萎,直至陨落。这个完美的弧线,必定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圆。

我们稚嫩过,就应该会衰老,不是吗?

除了心有挂碍,我已经可以慢慢面对。

以前,我经常思考死亡之后,人会去向哪里。

现在,我不再关心这个问题。我更关心,在死亡到来之时,我如何可以做足万全的准备,跟随它,顺应它。最好还要内心欢喜。

无论活着或者死去,人若顺应自然,和谐自然而生。

不时与死亡对话,是向内的折射。而向内而观,总有机会遇见最清明的自己。

花开有时,彼岸亦有时。且行且远,且行且近。且行且珍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编者按 孩子,我在等你绽放!哪怕是错过了草长莺飞也别怕,我会一直陪伴你,岁月还留给了你太多好光景。你要相信...
    我很爱读书阅读 556评论 0 0
  • 最近得空经常坐在阳台看风景,客厅的玻璃窗外,就是小区的绿化带,有冬青树、草地和一些不知名的树,没有具体研究过,只知...
    白沙小学韩亮娜阅读 177评论 0 0
  • 花开有时 这盆多肉在半年以前是各种半死不活的肉肉随意插在这个花盆里的。那时院子里的大部分多肉,因为酷暑的高湿高热基...
    张小歪0719阅读 380评论 1 3
  • 这又是一篇想了好久不知道要不要写下去的文章,总是带着那么多的问题前行,总是在实践中犯错,总是一片茫然,活着或者死去...
    SerBad阅读 388评论 0 2
  • 朱会利焦点讲师班五期洛阳坚持分享第1227天《花开有时》2020.03.17 我们家住在一楼,客厅的玻璃窗...
    天天_27d6阅读 29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