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活动的产生大部分来源于宗教,而宗教的产生大部分源于强行解释超越当时认知的事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不再重视传统的民俗活动。清明时节的艾稞,端午的粽子,过年各种小吃糕点,大部分人家只是购买成品,或者吃饭时候点一盘应节,少了采集和一家人一起制作的乐趣氛围。过节也简单的化成:好好吃一顿这个形式,而好好吃一顿在现在的生活中太常见了,所以过节氛围越来越淡。
也许不仅仅是因为物质生活已经相对富裕,毕竟唐宋时期我们中国也很富,生产了非常伟大繁华的文化。可能还因为物质丰富的背后是工作压力山大,工作时间太长吧,花几个小时甚至数天准备应节的食物是相当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