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与纯粹,咫尺之间。
1-
随俗很容易,纯粹,很难。
《周易》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朱熹解:纯者不杂于阴柔,粹者不于邪恶。
当下,想要吃到不添加、无替代、原生态的食物已经很难,何况纯净、中正、无杂的“纯粹”之人。
2-
俗者,在我理解,并非庸俗、低俗、鄙俗,乃指五谷果腹的凡俗之辈。
正如我。你。大街上、公园里、候车厅很多很多普通、平凡、真实、奔波的身影。
成不了仙佛僧道,做一个凡夫俗子,不也挺好?
心里却常有纯粹之向往。
于是乎,想做一个纯粹的俗人。
3-
难吗?
4-
想到了江山十八曲巷走出来的“祝氏一家子”。
四代传承,三五十人,共同爱好着与艺术相关的琴棋书画。一家子里,毕业或在读各类艺术院校者多达15人,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毕业的就有8个。许多人已经成为业内翘楚。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家子每个人都怀揣着一颗纯净之心。从心底里泉涌的洁净成为一道正直、率真、清纯的目光。他们用这目光看世界,看艺术,看人生。于是有了自信向善的情怀,有了浩然自如的人格,有了自由飞翔的思想,也有了自觉的责任担当。而他们,又都觉得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极为普通的一个,做着自己喜欢的平凡事,按着崇尚的简朴方式在生活。
他们中很多人当过官:主席、市长、厂长、馆长、社长。当过的和没当过的,坐在台上和站在台下的,对权贵都只是二分敬重七分平和,还有一分欷歔。副厅级职位上退休的瑜英女士,十多年奔波南北,或内观修炼,或担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社工”,乐此而不疲。祝家女婿逵鹏先生是当地篆刻书画界泰斗级人物,杖朝之年却固执地禀守“不称家、无标签、零消费”的人生理念,迂腐至极,却是十分可爱十二分的有趣。
有趣,是一种纯粹。
纯粹,是一种洁净。
他们的处世哲学,折射出自我修养与品行。而当家族里很多人都具备了以文化为黏性的相同品性涵养,这个家族便成为一个典型的“文化贵族”,共性的人格品质升华为一种“贵族精神”,形成一个超能量的庞大气场。
所谓“纯粹的俗人”,是不是就该像他们一样超然、有趣、真实、干净。
有趣是一种纯粹。右起:瑜英女士、逵鹏先生、元声君、另一个近纯者粹的俗人。
5-
纯粹,是一种坦荡。
多年前,参加一个传统文化讲堂。才进门厅,听到有人喊老师,虔诚地朝我九十度鞠躬。声音很熟悉,原来竟是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元声君。他说他是这一期讲堂的义工。那时,刚从报社副总编职位上退下来。
所谓义工,无非只是为大家做点服务,用得着这般认真?我想。晚餐自助,义工站立桌旁,学员们围席而坐,然后各自端着空碗离开。走到门口,猛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弯腰在我刚离开的餐桌下捡着饭粒。那动作,自然、认真得让人汗颜。我走过去,他也不避讳不尴尬,坦诚相告:这是义工的工作。饭粒掉地上,脚踩着了,于脚于饭都是一种不尊重。
老同学的两次弯腰,让我幡然醒悟:所谓放下,真不是穿布鞋喝枸杞声称看淡权财那样简单,它需要放弃一生半辈积累的全部,包括——尊严。
元声兄崇尚素食多年,而且是全素的那种,沾不得一滴油荤。偶有不知情者设宴,桌上可能没有一个他可以下筷的碟子。他也不声张,举举筷子便放下,怕麻烦了别人。他更不会在餐桌上大肆推崇他的素食理念,所谓“己所欲,亦勿施于人”。这在我看来已经是极高的境界。有一回,同学相聚,到是为他备了几个全素的菜。席间,邻座为他夹一道所谓的素菜,菜里却有肉末。忌讳之物,竟被他不动声色地吃了,剩下空空的盘碟。我很惊讶,他笑言:也不能浪费呀。我只权且将它当作素食。眼神里、语气中满满都是发自内心的平淡与虔诚。让我需要久久仰视才能读懂他的那份坦然。
6-
纯粹,也是一种真实。
写下这两个字,马上想到熟悉的两位朋友:同学涂君与同乡望华老师。
涂君与我住在同个城市,多有联系。每次见面却总让我刮目,且有跟着向前行走的吸引。
开始,他说他喜欢上素食了。我信,跟着他吃荤边菜肉边素。几年之后,他告诉我内观,分享三伏天独自跨省暴走21天的经历,还有长达18天的辟谷感受。而后,很认真很认真地跟我说:人,真的是可以不吃东西的。那时已经中午,我看着他,问:现在想吃什么?他说:想吃肉。我惊讶。他重复一遍理由:感觉想吃了。我便觉得他当年的戒荤是不是有些不真实?现在的复荤是不是也过于草率?
早先,他偶尔还给我寄一二本自己读过的新书好书,与我分享。我很珍惜这份情谊。毕业几十年之后,还有同学给你寄书,绝对可以羡慕嫉妒身边一大群人。于是,我也签了名,赠他几册自己的拙作,请他收藏。可前不久,他竟然开始为藏书放生,说书是有生命的,关在书柜里等于囚禁了书的灵魂。他发微信让大家免费领养,声称要将家里所有读过的好书全部放生,一本不留。
这回,我信了。因为我很快跟着效颦,体会到一种真实的快乐与全心身的放松。顺着他脚步的方向,我竟然看到了书的复活和生命的宽阔。
收藏与放生,素与荤,舍与得,听起来很哲学,做着很简单。简单得只剩下真实。
再说同乡望华君,一个想法与生活都很简单、很真实的中学老师——现在应该是小学老师了。
大学最后一年,他写了长长的一份申请,要求去新疆教书。并非沽名钓誉,只想着师范生到哪都是教书,听说那里更缺老师。申请最终没被批准,因为他的动机过于真实与渺小,全然没有鸿鹄之志。于是,跟我一起分配到了省内一所县属中学。
第二年我便离开了学校。当年一起分配的很多人也陆续调到机关或回了老家,他却一直没变——其实也在变:从高中老师到初中老师,从任教数学主课到计算机辅课;从重点中学到城关学校;从城关再转到乡初中。期间还主动要求到偏远乡小支过教。不管在哪,都是他自己真实的选择,每到一地也都是认认真真地工作、随随意意地生活。
除了班主任,三十多年他什么职务都没当过。而在临近退休之前,拥有中教副高职称的他,竟然主动要求调往城郊的一所村小任教,听同事老师和学生们喊着“吴爷爷老师”,竟有些小得意。
很多人不理解。
他并不在意别人的理解。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始终是吴老师。
相比于身份,地位,金钱,荣誉,他更在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然后,很认真地把真实变成了真实。
这是不是另一种纯粹?
舍与得,很简单。涂君为藏书放生。
7-
纯粹,还是一种执着。
朋友群建君,一辈子守着没有尽头的两根铁轨,性格里全是耿直与坚硬。一边,他诟病央企的体制与管理,一边撺掇儿子考进了铁路,成为三代传承的铁路之家。他每天要坐半小时的公交上班下班,常常还有连续24小时白加黑的值班,却少有抱怨,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与认真的工作精神。若有人夸他敬业,他会跟你急,说只是为了对得起祖孙三代坚守的那两根坚硬的铁轨。
执着还表现在他对文学、对爱情的较真。青年时代开始写诗,写到现在。生活故事、喜怒哀乐全在诗里。除了诗,他还写散文写小说,最近更喜欢在手机上写短句,字字箴言,直戳人心。喜欢和不喜欢他的人,都会被他执着的文字感染。
知命之年仍然较真于爱情,这是爱情之大幸与婚姻的不幸。他恋爱,结婚,然后离婚,然后,继续等待新的爱情叩响心扉。一直等到现在。在这期间,他需要承担好父亲、好儿子、好兄弟多重家庭身份,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年迈的父母、卧床的弟弟和帅帅的宝贝儿子。并且,常常还要扮演儿子的母亲、父母的儿媳多种家庭缺失的角色,洗衣,做菜,样样全能。他还善于把生活的苦楚与挣扎遮掩在小屋一尘不染的地板上、365天始终不变整洁的衣着和一丝不乱的发型里。只有他自己明白:他的孝顺、他的责任、他的累,全是因为不肯放弃的执着。
这是一个爱憎分明、非白即黑的性情之神。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也可能被他嗤之以尘,就看你如何对他他又如何对你。他不想负天下之人,也绝不允许天下之人负他负他的朋友。所谓“不杂于阴柔,不杂于邪恶”,是也。
显然,这位也是纯粹的俗人。
纯粹是一种真实。猜一猜:哪位是望华老师?哪位是群建君?
8-
随俗很容易,纯粹,很难。
做一个纯粹的俗人——如瑜英女士、逵鹏先生,如元声兄、涂君、望华老师,如群建老弟,如身边很多熟悉不熟悉的名字——当是你、我、很多人可以做到的努力。
俗与纯粹,咫尺之间。
难与不难,也只在一念。
感谢@花开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