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能走上政治舞台,获得执政的优势地位,且执政地位长达两千年不衰,不得不承认,没有儒生们的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是无法做到的。
真正高明的儒士都能洞悉权力的本质,能透彻理解和皇帝、同僚之间以及官民之间的关系。
他们不但善于凭借智慧在官场生存,掌控权力运作的规律,而且把儒家精神的内核演绎得淋漓尽致,那就是忠心和勤勉。
房玄龄——忠勤的典范
俗话说:太平天子易做,太平宰相难当。被人们誉为中国十大贤相之一的房玄龄堪称忠勤的典范。房玄龄一共做了二十几年的太平宰相,一直到自己年老病逝,可谓善始善终。
李渊反隋时,房玄龄正任隋朝的隰城尉,后来房玄龄抛弃官位投奔李世民,成了李世民的重要谋士,两人密切合作,终于李世民成为一代明君,房玄龄也成为一代名相。
房玄龄为人胸怀宽广,善于团结同僚,这与当时钩心斗角的官场习气形成了鲜明对照。经他推荐的杜如晦,善于决断,房玄龄每次和太宗有所谋划,都要等杜如晦前来定断。“房谋杜断”,相得益彰,成为佳话。
从此一点,即可以看出他做人的品性。尽管劳苦功高,但却恪守职责,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满。
房玄龄病危的时候,太宗十分关心,不断派人看望,并亲自去探病,于房玄龄临死前与他握手言别。当他死时,太宗曾为此落泪,足可见君臣感情之深。
此二人可以说是君臣合作的完美演绎。
狄仁杰——靠智慧求生存
狄仁杰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武则天当政时参与朝政,政治生涯顺风顺水。即使是突然受到来俊臣的诬陷时,他也能靠着智慧来化解危机。被关入监牢后,他先认罪,再找机会向武则天解释。最终,他不但自己得到了解脱,还救了不少同案的官员。
要知道,不仅破除疑案需要冷静,需要智慧,在官场中生存也是一样。
狄仁杰的这种为官之道,使得他在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成功保全自己,然后发挥儒生的忠勤本质,积极施政,成为当时的唐室中流砥柱。
在李世民的朝代成为一代名臣的难度和在武则天朝代做一个臣子的难度,二者相比,我猜大家都可以想见的到了。
比如,在如何选择皇家继承人时,武则天想要找到一位可靠的人来商议身后事。但是当时武则天的身边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出谋划策了,年轻的官员只会对她只会曲意逢迎。而那些老成的官员,不是被她处死,就是被她罢免了。找来找去,幸好这时还有狄仁杰。
狄仁杰明白武则天的忧愁,他没有打太极,而是一针见血地说:“陛下如果立武氏家族的人做太子,他难道会为他的姑母建庙立传?可是,倘若陛下的儿子做了太子,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陛下即使不是太上皇,也是板上钉钉的皇太后。”
武则天听了之后大彻大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狄仁杰的智慧不是明哲保身的儒家中庸之道,而是真正的洞察秋毫的大智慧,这样的大智慧才是儒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即使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智慧、忠诚、勤勉也是一样可以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