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利 焦点讲师班五期 洛阳 坚持分享第1018天《关于非口语讯息——第29期读书会收获》2019.08.22
不知不觉间,七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嵩县的焦点小屋读书会一路磕磕绊绊就这样坚持了下来,虽然不易,但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成长。比如读书的流畅度、比如知识的理解、比如胆量与自信……我想,这都是做的结果,行动的收获!
今晚读的内容是咨询过程中的非口语讯息,结合理论,也结合生活,各位老师谈了自己的见解,也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对自己也很有启示。
1、咨询过程中,为了更深入更准确的了解当事人的处境,需要对当事人表达的内容和过程都进行关注与探索。内容,其实就是当事人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说出的资料,而过程则是当事人表达信息的方式、立场、态度等等,比如当事人是高兴的还是伤心的,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是喜欢的还是讨厌的等等。而内容自然是通过语言也就是口语讯息表达的,过程则可以从肢体动作、表情、语音语调等非口语化的方式表现。
2、我们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会从对方的声音、态度等方面判断对方的感受和情绪等,所以我们经常说要学会察言观色,尤其是和敏感的人或者重要的人相处的时候,留心这些能让我们少说错话,多做得体的事情。所以作为咨询师也是一样,留心当事人的非口语行为传递出来的信息,才能更好的了解当事人的想法,对症下药。
3、咨询师和来访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互为镜子的。我们在关注当事人的非口语讯息的同时,以后注意自己的非口语行为,我们在不经意间可能用我们的非口语行为给对方传递了许多讯息。比如作为咨询师,如果我们没有用心的倾听来访者讲话,可能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眼神飘忽或者答非所问等情况,这个时候来访者会觉得不被尊重,也会对咨询师产生不信任甚至抵触情绪。所以作为咨询师一定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基本功,比如说共情的能力、倾听的能力、具体化的本领,如此才能真正赢得来访者的信任。
这一点给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启示,如果把非言语的行为运用得好的话,很多问题真的是不用语言就可以解决的。比如作为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赞美的手势,或者说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些可能都会胜过千万句教导。再比如爸爸妈妈给孩子一个肯定的赞赏、竖一竖大拇指,或者拍一拍肩膀,都可能给孩子莫大的力量。还有爱人之间的一个拥抱,一个默契的眼神,也都会让人感觉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非口语讯息的传递,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我们做个有心人,便可以修炼自己的肢体语言,让表达更多样化,也更有力量!
4、关于面质:面质作为心理学中的一种技术,指的是咨询师指出来访者身上存在的矛盾,比如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需语言不一致、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观念不一致等等,但要注意的是,面质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发泄情绪,不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无情攻击,而只是一种促进来访者探索自己的方式,所以要以事实为依据,也要注意尽量不使用,如要用也要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之上。
每一次参与就会有一次的收获,感恩一起前行的伙伴们,感恩焦点的力量,将我们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