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淅淅沥沥,哗哗啦啦,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晚饭后终于停了,先生喊我去拿快递,也算一起散步。
出了电梯门,天还没有黑,有风吹过,路两边绿化带内的高高低低的枝条摇曳着,甩出丝丝雨雾,天有点凉了,但很舒适。
我把口罩往下拉了拉,大口的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已经半个月没有在饭后下楼了。似乎有点陌生了。
陆陆续续,往外走的人多起来,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有追逐跑跳的孩子,也有随行的青年夫妇。大家议论着小区前门打开的事。“还是前门走着顺,早都该开了”一个青年男子说。“可不是,哪有让走后门的理”一个头发斑白但也行动利索的老太太接道。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接着说着向外走去。
的确,前些天社区因为疫情防控人员紧张,直接把我们小区的前大门用铁皮挡起来了,让物业处打开了从未用过的生锈的后门,仅能容电动车通过,虽然行动前也给人们发了通知,但大家还是怨声一片,车库进出口在前门,封之前有的看群信息及时将车开出了,没看到信息及时挪车的不得已几天用不了。今天又因下了一天雨,后门出口经过的那段路面低,积水超过脚脖,人们进出更不方便,而雨水夜间到明天还将持续,加之前些段郑州等地的水灾带给人们的影响,人们瞬间情绪躁动,群里炸开了锅,有的找物业经理,有的拨打了消防电话,有的在社区管理群反映人们意见,不到十分钟,小区前大门开了,你说憋闷的人们怎能不在雨后出来撒撒欢透透气呢?
大门口两侧的石墩被挪开了几个,横着斜着停了两排车,门前超市的停车场里也停着一些车辆,但并不拥挤。进出超市的人稀稀疏疏,自觉排队、扫码、测温进入,门口测温检查的工作人员也不用大声吆喝喊话了,一切有点新鲜,也有点冷清。以前因为在我们楼下基本天天进的,这次因为疫情防控,前门被堵,我们三天没进这个超市了。忍不住看了两眼,继续往前走。
马路上,来往的车辆也少了很多,两旁的店铺都亮起了灯,偶有进出的人。也有三三两两在路上走着的人,但却步履轻快,许是怕下雨,急着归家,不是悠闲散步的。毕竟我们是带了伞。
穿过马路,低洼处仍有积水,水中夹杂着一些飘落的梧桐叶子,叠着贴在路面上。又一阵风吹过,仍有水珠撒落身上,凉凉的,我抱了一下臂膀。先生说“明天还有雨,最高气温26度,不行了你穿长裤长袖。”“那温度刚好不冷不热,我又不出门不用穿。”我瞟了他一眼说道。然后我们继续往前,迎着菜鸟驿站方向走去。
很快到了,原本是家名为“天天广告”的广告部,不知怎的成了快递寄存点。不足三十平的房间里,对门的墙边桌上摆着电脑桌打印机之类,边上坐着个四十岁左右的青年,对着电脑屏幕,见我们到门口,抬头看了下又忙自己的了。他身后转角摆着一个货架,上面稀稀落落摆着两层大小不一的快件。“老板,忙着哩?我们取几个快递”先生客气的跟他打招呼。他这才蹭的一下站起身,“哦,不忙,你说取件码。”他边说边看着先生亮出的手机屏,朝货架上扒着,很快找出了两件,拿过去随手在取件屏下晃了晃,递给了先生,算是我们扫码签收了。“昨天发给你的你领没有?”我问先生,“没有呢,这两件是今接到的电话”先生说着继续扒拉手机,我已经打开了淘宝,念出了取件码。那人一下子拿出扫了下递给了我们,转身又坐下了。我们拿了东西离开。
“为啥这些东西不送小区门卫处,要放这里?”我疑惑的问道,先生却也不知道,只说放菜鸟驿站的都是邮政快递,其他申通、韵达之类都送门卫,而这菜鸟驿站也只有这个月才开始。“刚才你咋不问问人家里?”先生说我,我不理他,继续走着。
的确,我虽不是个内向的人,却不喜欢和陌生人多打交道,尤其是不同行业的。哪怕一个小区的,进出门,除了头碰头有眼神交汇,一般我都不说话,当然人家也不说话,城市里的人们可能大多都是这样,在我看来。可于先生,一个小区进出,他总是看到谁都打招呼,有时人家看到他也总是笑着说话或大声打招呼,我们两个似乎不是一家的人。
正想着,不知觉走到小区门前的大道上,“你们刚回来?”迎面过来的女人热情的说道。“啊,拿两个快递,你也吃了出去转转!”先生也大声回应道。“咱们一个村的你咋也不说话?”先生略带责备的说道。“哎呦,我哪跟你成天到门口拍话,谁都认识,我哪会知道咱们一个村的,那是谁啊?”我不耐烦的说着。先生继而给我解释着是同村西头的某某,他老公在北京打工,几个孩子之类的话……
进屋了,儿子接过快递,拆开看到是他和姐姐的书,高兴的拿进去给她姐姐去了。我则洗洗手坐下来,拿出手机打开简书记下这段简单却又纷乱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