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时候一部《我的前半生》大火,电视里的罗子君成了热门人物。如果没有记错,那年她应该33岁。今天的我也很接近这个年纪了,已经不是莫名的焦虑,而是实实在在地焦虑着。
焦虑的东西很多,主要的还是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工作上止步不前也失去了激情,赫然发现我曾经执着的认为“有技术有能力就能够坦然的生活下去”这个想法被年底绩效给深深的嘲笑了。婚姻里,家庭里也总是磕磕绊绊,也许是我想要的太多,对于一些事情太过理想化了。
在2018年里,我不记得多少次内心中和充满无名的火,不记得多少次偷偷的躲起来哭,不记得多少次嫌弃自己的一事无成;很长的时间里我喜欢一个人呆着,满脑子的胡思乱想却什么也不想做。甚至开始怀疑活着的价值,当然我也没有那个勇气去轻生。
那2019年我就突然逆袭了吗? 并没有。生活不是童话,我也不是公主。我仍然迷茫且焦虑着。只不过年前听了一本书,书里有句话是:谁痛苦谁改变。这本书本是讲夫妻双方相处的,突然就觉得,其实生活中也不是如此吗?
我抱怨了一年,即使很多人都认为我的确委屈,不还是没有什么改变吗?抱怨的时间长了,我就突然想到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我不喜欢她更不愿意成为她。既然现在的生活模式让我觉得很痛苦,那我为什么不改变一下呢?
改变这个词说的很美好,但真的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一方面,我已过30,不会再轻易的去相信那些空洞的励志的书籍,一方面,在一个行业固守了这么多年,对外界充满好奇但更多的是惧怕,怕自己一个不慎,粉身碎骨。
好在一些外力和内在的因素影响下,我开始尝试着走出原来的世界。在18年底至现在,我进入了保险行业,微商行业。说实话,这两个是我原来压根没有想过的行业,甚至鄙视过。但是真的接触进去了,才发现我原来的想法并不全面客观。虽然不会全信保险行业和微商行业里的美丽神话,但是的确有很多东西打开了我的思路。
比如,原先我不怎么在意如何分散资金,现在会关注如何稳健理财;比如原来我不会主动找人聊天,凭着映像给某人设定标签,现在发现主动去链接别人的时候,原来一些人是那么可爱;比如原来总觉得自己身边怎么没有贵人指点,现在觉得身边的资源也不算少。
更大的感受是以前不知道要写些什么,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现在突然发现有很多可以写写,比如我自己的历程,比如微商这个行业,比如婚姻下的男女,比如学习里的那些事情,比如我身边的百万们……总是有那么多的想法冒出来,抓都抓不住。
其实,对于《我的前半生》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不是主要讲的是婚变以后的事情吗?不是应该是后半生吗?但现在我不纠结了,因为,我想写写我自己的后半生,把我所经历的,所感悟到的,所收获的都写进来。这将是属于我自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下微小个体的故事。
我希望,如果这些故事遇到了读者,能够给他们带去一些东西;我希望,我能够坚持,在未来几十年的一天,我的后代惊奇的发现,咦我的妈妈曾经经历过这些。我更希望经历了这些,我的心中有丘壑,眼里无风波;脑海有故事,外表无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