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看懂拉康的两个实在

对于第一种实在和第二种实在我们可以如下这样理解:

第一种实在是因为语词的抽象性导致这个象征秩序不能完全覆盖实在界产生的剩余。第二种实在是因为语言或者说象征秩序的结构性缺失导致的不能被语言描述。简单的说,前者是因为语言内容层面的局限性导致的,后者是语言结构层面的局限性导致的。

就像图片这个圆形区域是实在界,而虚线所覆盖的象征界,虚线代表象征秩序(语言)。中间大量留白的裂缝是第一种实在,虚线中间的缺口是第二种实在。

实在类型 原因 所属层面 简单解释
第一种实在 语词的抽象性 → 语言不能完全覆盖经验 内容层面的局限 象征秩序“说不尽”实在
第二种实在 语言/象征系统的结构性缺失 结构层面的局限 有些东西“从根本上”不能进入语言

第一种实在:语言内容层面的失败

  • 第一种实在是指:在象征化过程中(如语言学习、身份认同、社会秩序内化等),主体遭遇了某些无法被言说或无法处理的经验(创伤)
  • 这些经验不是“语言结构说不出”,而是“语言说出来也没用”——它会留下一个“残余”;
  • 这个残余以后会被幻想缝补,但作为主体的核心苦点,它保留着创伤性影响。

例子:一个小孩听到父母说“你是个麻烦”,他可能理解了字面意思,但对这句话产生的羞耻、否定、排斥感,是语言象征化之后剩下的部分——这种剩余就是第一种实在的一种经验形式。

第二种实在:语言结构本身的裂缝

  • 不是你经历了什么特别的事,而是你一生都被一个缺所缠绕,这个缺不是经验造成的,而是语言天生就不可能弥合它
  • 它是没有性关系(there is no sexual relation)父职能不是唯一真理大他者并不存在这些“结构性真空”;
  • 它是主体结构本身的裂缝,而非经验层面具体失败。

例子:你永远无法在语言中表达“我完整地成为另一个人”或“我与他者完全契合”——因为这种“性关系的写不出”(il n'y a pas de rapport sexuel)是语言本身的内在缺失,不是你说不好,而是说不出

进一步简化对比(个人理解 + 拉康术语):

实在类型 语言层面 拉康术语 更精确定义
第一种实在 内容层面局限 创伤、象征失败、幻想缝补 语言试图覆盖经验,但总有“剩余物”
第二种实在 结构层面局限 结构性缺口、无性关系、对象a之源 语言结构本身排斥某些东西,它们只能以断裂形式“现身”

第一种实在是主体经验性创伤留下的残余,它体现的是语言在具体命名与表征层面的失败
第二种实在是象征结构本身的结构性不全与排斥,它体现的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必然裂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