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无边际的天空,不知被哪位天马行空的画家泼上一桶墨汁,墨液慢慢地往两端溢出,由深入浅,中间的这片天黑得低沉,两边的黑里透蓝,慢慢沉淀着……一团团,一缕缕,一抹抹的云点缀着笼罩着大地的天空,颇有些令人欢喜。
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过多年难遇的情况发生在此时,中秋节与教师节二节同日,并且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可是月亮在哪儿?今晚月亮才是主角啊,我焦急地四处张望,苦苦地寻找月亮的身影。我跑到空旷的地方,仰望天空,继续寻觅,如同溺水的蚂蚱去抓那唯一的救命稻草一般,如此迫切,如此渴望。脑海中浮现着家人们的面容,思绪也飘摇在远方。旧有古人借月抒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万般愁思,我正打算问候一下父母和爷爷奶奶。这不,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奶奶”来电提示。我接通了电话,听着奶奶熟悉的声音,“丹~,今天中秋,吃啥子好吃滴了么?”我俩一问一答,你一句,我一句,那种亲切感萦绕在我身体周围,暖暖的。手机两端流淌着饱含亲情的电流,聊到爷爷最近身体抱恙,身在远处的我只能不停地说,“爷爷,你要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等我们过年回来看望你呢。”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我已快一年半未回家了,与爷爷奶奶的见面还停留在高考完的那一个月里,那时候,还是夏天,院里铺满着金黄的、碾压后的稻谷,在太阳的酷热干蒸下,稍许些风吹过,空气里便是金黄色的气味,闭上双眼,聪明的你,是否看见了“风吹稻浪涌,稻随微风动”的场景。想着想着,对家的思念之情渐渐地注满我的身体,到达情感的临界值时,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声音有些抽搐了。低头拭泪水时,影子被拉得老长老长了,是月亮,藏在云边的月亮出来了。
我轻声问:“看见月亮了吗,奶奶?”
奶奶回应:“和孙女看同一个月亮。”
小时候,每年中秋节,我和爷爷奶奶都会坐在院子里歇凉,一人一把蒲葵扇,它被我们握在手里摇过去晃过来,是散开夏日的炎热,也是散去对亲人的思念。望着天上的月亮,我都会傻傻地问奶奶:“我和爸爸妈妈能够看见同一个月亮吗?可是他们在外地呀。”当时我认为人在两个地方看见的不可能是同一个月亮。当我们行走的时候,月亮老是跟随着,不离不弃,那么每个人都有一个最爱我们的月亮,时时刻刻保护着我们。现在的我已经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月亮,东升西落。时空有时差,但爱永远不会有时差。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从小学到中学,最后来到大学,学习过无数有关月亮的诗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苏轼《水调歌头》里的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画家扔出一个皎洁如玉的圆盘,任它在天空中做出优美的弧线运动,大地上布满了它洋洋洒洒的月光,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