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0190506
日记的习惯是保持不了的,于是改成周记;周记也坚持不下去,于是变成月记;月记太容易忘记,最后变成了年记;年记有没有都是无所谓的,干脆就是随心所欲记。大多数人做事都是这样,可以看到开始,却看不到结尾。
几个月来烦事种种,家里的,公司的,心情的,事务的,总之,不是这烦就是那烦,最后感觉真就无以解脱。但其实一切只是发生着应该发生的事情,进行着应该进行的日子,有因有果,并没什么意外之处。烦心的只是自己的烦心,与事无关,说到底还是缺乏修炼的浮躁。
年前,我一直在看《黄帝内经》,还颇有心得。越往后看,细节过于生涩,只能观其大概,领会其精神罢了,不愿再去细琢磨深研究。恰逢一些急事,心境不安,于是把《黄帝内经》就放下了。那么多棘手的事情,要一心不乱也难,于是弄Ipad,游戏也好,影视也罢,用娱乐做精神调和剂,至少可以暂时避免烦心。但结果却是恰得其反,以放纵对纷乱,结果往往是越来越乱。
夜里一旦睡醒,我很难再入睡。因为我不能节制自己的思想,反复地去思考一些事情,一旦陷入了思考的漩涡,那一夜就与睡眠无缘了。我想用另一种放纵去治疗思维的泛滥,去打游戏,看片,直到疲倦,然后再睡。结果打乱了生物钟,每晚只能有4-5个小时的睡眠,人也是疲惫不堪。这与我看《黄帝内经》时调节好的状态相差太远了。看来,以乱治乱是行不通的。
烦心的事情总会一件一件化解开,过去了,或者说本来就不需要我为此烦心,总之是可以放下了。我对那些所谓的游戏或影视,其实一直都是一种深度鄙视的态度,但总是在一波一波纷乱的时段中需要它们来对冲。现在又到了心情相对平静,思想相对豁达的时段。这一段我想和儿子一起学习,一起读书写字。
读书写字,就是我想教给孩子的事情。每天晚上让他写一页字,读一遍书,我也跟着写一页字,读一遍书。春节后到现在,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了。这孩子《三字经》、《弟子规》已经读得滚瓜烂熟,写字也有很大的进步。一个六岁半的孩子,还在幼儿园,需要这样教吗。我觉得需要,需要教的不是知识,而是习惯。这个孩子过于灵动跳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他非常聪明,富有创造力,但这些品质若不能配以坚韧,那么未来只能是肤浅和自恋。他太快,太发散,要教他慢,教他坚持,教他忍耐,教他约束。可这些品质连我自己都没有,我自己放弃过多少好习惯,多少优良品质,自己把自己活成一个渣男,所以要教人先教己。人这辈子最难的还是身体力行。
现在我又想用练字,抄写佛经,读书来安静自己。佛说的道理我懂,在某些灵光一现的瞬间,我似乎明白了他说的全部道理。别人让我解释,我解释不了,世上最好的解释,释迦摩尼已经说完了,没人能超越,就是佛经本身。佛经就是用来解释这一切的,只是你不懂。可懂就有用吗?可惜你不力行。那就还不如不懂。所以我一知半解地懂了一点,比不懂更糟糕,我没有去做,或者我做不到。
好吧,佛说了,做什么并不那么重要,怎么认识是重要的;怎么认识其实也不那么重要,因为世上本无重要与不重要的分别;等你有本事空掉了这一切,有佛没佛又有什么所谓,你发现自己就是佛。但如果你没有顿悟的本事,那么你就请老老实实,一点一滴地修行吧,直到有一天你历劫完成,该通的就都通了。
扯远了,不扯远不叫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