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衣锦还乡后,依靠什么生活?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文·段宏刚

在“士农工商”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古代读书人对跻身到“士大夫”阶层非常看重。他们要实现这个目标,无非就是经过寒窗苦读后,再参加科举考试,若通过考试,就能拥有一官半职,从此衣食无忧,乃至飞黄腾达。同时,还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才干,实现人生抱负。

古代读书人改变自身命运,转身为朝廷管理者的过程,被称作进入仕途。

事实上,古代读书人进入仕途并不容易,要经过层层考试和筛选方能如愿。已经进入仕途的人都会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没有人会随随便便离任或辞官。

况且,在古代,上级也不允许官员随随便便辞官,哪怕被贬,被发配到蛮荒之地,也不能说走就走。要想辞官,必须给出正当理由。

厌倦官场的人如果提出两种理由,通常情况下,上级不会过于为难辞官者。


一是“守制”,二是“乞骸骨”。

守制是指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了,官员必须回到老家守孝2——3年时间。不想做官的人,正好可以用守制的借口而辞官。

遇到这种情况,上级都会批准,因为“百善孝为先”,古人对孝道精神非常看重,任何人都不会阻止别人去履行孝道精神,皇帝也不能。

乞骸骨是指,某个官员的年纪已经很大,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没有过多精力去处理繁琐事务,在这时他就会向上级提出书面申请,希望上级解除他的职务,让他回老家安度晚年。

作为朝廷,也不希望自己的臣子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甚至殉职在岗位,因此,乐意放行官员离去,遇到明君,还会赠给一笔可观的养老费。如果过了几年没有听到申请者病故的消息,不好意思,皇帝会一纸诏书让申请者回到朝廷继续当官,由不得你。


辞官的理由,不管是守制还是乞骸骨,只要事实确凿,很少有人设置障碍。如果辞官者胡编乱造,那就犯了欺君之罪,不是闹着玩的。

然而,古代还是有不少像陶渊明、李白那样傲骨铮铮的文人,他们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看到周围人黑白不分时,不愿同流合污,就头也不回地辞官了。正是他们,让文人的脊梁变得正直起来,人格伟大起来。

真正遇到陶渊明这样的高傲不屈的文人官员,朝廷也没有办法,就由他去吧。

那么,古代官员辞官回乡后,到底靠什么生活呢?还是以陶渊明为例来谈。

陶渊明(365年——427年)是东晋时期出生在浔阳郡柴桑(今江西省九江)的大诗人,他最后一次做官是在405年,出任彭泽县令。


当他上任80多天后,遇到寻阳郡的督邮刘云来彭泽县检查公务,督邮相当于太守的秘书。

县吏告诉陶渊明,刘云是远近闻名的贪官,常常借助检查公务之名向管辖的县索要贿赂,若不给,就回去向太守栽赃陷害。并且,督邮还要求县令要备好礼品,穿戴正式服装去迎接他。

陶渊明听到后非常气愤,索性摘下官帽,说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由此贡献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晋百官表注》里记载,东晋时期,官员的俸禄实行“半钱半谷”制,就是说,给官员发放薪水时,钱和米各占一半。陶渊明作为县令,他当时的俸禄是“月钱2500文,米15斛”。一斛为十斗,一斗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5斤左右。由此算来,陶渊明一天的薪水为83文钱和五斗米。除过俸禄,古代官员还有补贴,以及其它福利。


陶渊明的总收入放在当时已经相当可观了,但是,面对这么优厚的工作待遇,他还是辞官了,并写下了著名的辞赋《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自己的高风亮节。之后回到老家归隐田园,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并写下大量田园诗。

陶渊明在归隐期间,写下著名组诗《饮酒二十首》,记录了自己的生活状态。透过这些诗句,我们完全能看到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如: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十四·故人赏我趣》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其五》描述了他在农田里劳作的场景和感受,《饮酒·十四》则表达了好友来看望他的场景和心情。


陶渊明这两首诗的信息量很大,可以看出,古代官员辞官后,为了保证自己的正常生活,会像普通农民一样,过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自己种粮食,种蔬菜,甚至种麻、养蚕来织布和做衣服,大部分生活资料依靠双手都可以满足。

所需的农田和工具,都是在做官期间依靠俸禄一点一点在老家置办下来的,因为古人把田产看作是最重要的家庭资产,每年会拿出一部分俸禄购买田地。

东晋时期,由于战乱较多,农田并不值钱,一亩农田大约在800文钱左右,陶渊明月薪2500文能买到3亩多,他做官13年,积攒的田产不在少数。辞官后,他完全可以把自家田产利用起来,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陶渊明毕竟做过官,在文坛的影响力也很大,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他的生活走到捉襟见肘的境地,也会有朋友来资助和接济他。《饮酒·十四》明确告诉人们,有一名友人提着美酒和其它东西前来看望他,两人把酒当歌,相谈甚欢。

陶渊明在晚年还结交了一名非常要好的忘年交,名叫颜延之(384年——456年),是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一带)太守,同时也是著名文学家,非常仰慕陶渊明的才华,经常接济陶渊明,不至于让陶渊明揭不开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9,698评论 6 53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9,202评论 3 42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7,742评论 0 38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3,580评论 1 31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2,297评论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688评论 1 32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3,693评论 3 44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875评论 0 28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9,438评论 1 33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1,183评论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3,384评论 1 37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8,931评论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612评论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022评论 0 2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97评论 1 2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2,093评论 3 39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8,330评论 2 37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267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5,615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080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