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工记》(名词解释)
《考工记》成书于周代,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著。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考工记》也载有都城设计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考工记》全书共71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灯6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考工记》将商周以来积累的治金知识归纳为“金有六齐”,这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合金配置法则,它揭示了青铜机械性能随锡含量变化的规律;《考工记》是古代不可多得的关于设计类的典籍,对
于了解古代工艺美术和科学技术水平都起到重要作用。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谈谈你对《考工记》中提到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理解
(1)《考工记》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广泛涉及传统手工艺如礼器、兵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这段述文认为要将自然条件同人工技艺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良的器物,因而成为中国古代设计传统中一个重要的工艺美学观与价值标准。
(2)这段述文着重提出了“工巧”之造物原则,这是对人的创造才能的赞美与肯定,但工巧的实现一定是建立在协调“天时、地气、材美”的基础上,具体表现:① 巧工应尊重大白然,其设计行为应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功成事遂;如“弓人为弓”,明确提出了根据春夏秋冬季节的不同而制作弓箭不同部位(干、角、筋、体)从而达到“和合”的要求。② 巧工能主动体认材质之美,并在设计中做
到合理地选材及用材。如“舆人为车”,强调制车配料应如何树枝附干一样坚实可靠。不应大材、小材配用:若以小材支撑、牵引大材都会令车体崩坏断裂。从这类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固然用材是极具科学性的。③ 巧工全面而精湛的技术也是设计成功的关键,《考工记》一再提及“三材既具,巧者和之”、“六材既聚,巧者和之”的观念。诸如此类,都说明了古代社会对工巧的重视及对巧工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