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我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位年轻的爸爸正要出门上班,他一岁多的儿子摇摇晃晃地张开双臂,朝他奔去。那小小的身子还跟不上爸爸背包、穿鞋的速度,眼看爸爸就要推门而出,宝宝一边踉跄追赶,一边带着哭腔喊:“爸爸,爸爸……”
那位爸爸显然心里一酸,回头深深望了一眼泪眼汪汪的孩子,却还是忍住了几乎夺眶的泪水,毅然转身关门离去。门缓缓合上,终于隔断了父与子的视线。而就在门关紧的那一刻,宝宝的哭声戛然而止。他转身自己玩去了,仿佛刚才那般不舍从未发生。
这段画面让我怔了好一会儿。随后,我把孩子叫到身边,将视频分享给他,略带试探地问:“你还记不记得,你上小班那会儿,每天早上我出门上班,你都会跑到阳台大哭大喊‘妈妈回来’……后来,我走了之后,你还哭了很久吗?”
他想也没想,轻松地回答:“没有呀,你走过那个拐角,看不见了,我就不哭转身回屋啦。”
他说得云淡风轻,我却一下子被拉回当年那个每个清晨都心如刀绞的场景。我不淡定地反问道:“你知道吗?我一边走一边抹泪,甚至好几次都想干脆辞掉工作回家陪你。却没想到,你只是哭那么几声,等我真正消失于你的视野,你就接受了现实。而我却一直以为你哭了很久很久,内心自责不已。”
说完,我把自己感动哭了。孩子有点不好意思,讪讪地笑着说:“我是真的不想你走啊。哭是想让你别走,但你没回头,我知道没用了,就不哭了。”
“嗯嗯,我知道了。”意识到自己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愧疚感,我连忙表示理解。原来不是他不够爱我,而是他比我更早学会了如何处理现实中的别离。后来我选择辞职陪他,与其说是他需要我,不如说是我需要他。是我需要在那段短暂的光阴里,尽我所能地给他陪伴和温暖。
时间从来不为人停留。转眼间,今年他开始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放学,甚至主动说:“妈妈,你要是想上班就去吧。早上我可以起早点去学校吃早餐,放学我在学校吃完晚饭再回来也没问题。”
他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在阳台上哭着叫喊我的小孩了。他正一步步走出我的视野,走向更远、更宽广的世界。而这,也正是生命本来的样子。
我终于明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缘分,终将指向分离。而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紧紧跟随,而是学会得体地退出,再重新走向自己。
他会有他的远方,我也有我的下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