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坐在大厅里,想写一下自己隐藏的心里话。那些自己也没有真正知道又用语言描述出来需要去深挖的话。
不知为何总感觉心情低落,而感觉到身边有些人也这样,很努力在做事但没什么成就感,长期看不到坚持努力下去的意义,又焦虑不知道何去何从,找不到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知己,很显然自己到瓶颈期了,但我刚才网上搜到了一个很现实的方法。看看逆境中的王阳明是如何度过的吧。
王阳明则生于1472年,浙江余姚人,13岁时,母亲去世。1499年28岁的王阳明去京城参加会试,顺利考中。
王阳明虽然顺利考中,任正六品刑部主事。但是他得罪了当时权倾一时的大太监刘瑾。刘瑾擅权,大肆逮捕反对自己的大臣,王阳明看不下去,上疏要求释放这些官员,但举报信却落到了刘瑾的手上。
刘瑾大怒,假传圣旨,王阳明被杖四十,贬到当时偏远的荒蛮之地贵州龙场,任从九品的驿丞——掌管驿站车马迎送的卑微官职。想想“七品芝麻官”的说法,就知道这个官职有多可怜了。
而事情还不算完,拖着血肉模糊的身躯前往贵州的王阳明,在路上遭遇了刘瑾派来的杀手。王阳明最终靠假装跳水自尽,才逃过一劫。
当王阳明从水里湿漉漉地爬起来的时候,我们不难想象当时只有34岁的王阳明心中,有多么痛苦。
在被贬贵州的路上,逃过刺客追杀后王阳明又在舟山遭遇台风,差点命丧海上。
如此艰难险恶,他依旧义无反顾地上任了,做了那个蛮荒之地的卑微驿丞。
当时的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王阳明带去的三个仆人,到了贵州就水土不服,都病倒了。
于是王阳明自己当起了仆人,为三位仆人做饭、洗衣、熬药,直到他们的身体痊愈。
而且就算是个芝麻都不如的小官,王阳明也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之外,他还根据当地风俗教化当地土著,受到了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正是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逆境和困顿中的王阳明,带着心中的痛苦,结合自己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半夜豁然大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这一大事件,标志着千古心学的真正开端和正式诞生,是王阳明从此迈入圣人行列的关键一刻。
而在前往贵州的路上,王阳明还写过一首诗: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顺境或逆境,都如空中浮云。三万里海上泛舟,犹如驾着锡杖乘着风,从高山之巅疾驰而下一样的痛快。这就是这首诗表达的情怀。
逆境,对于王阳明则是一道道顿悟之前的淬火。最终,一个烧成灰烬,一个涅槃重生位 列圣贤。王阳明则不但成为一代宗师,还建立了用35天平定宁王朱宸濠策划准备30年的叛乱这样的不世之功。
他不仅不骄傲,还在晚年特别告诫门人:“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六年之后的1529年,王阳明逝世,享年57岁。
王阳明临终时的最后遗言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大格局与高境界的非凡人生,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呢?
其实就是四个字:“内心强大”。
一个人内心的坚韧程度有多强大,人生就会有多坚挺。
龙场悟道之前,王阳明的遭遇并不好,内心的痛苦也不少。但是他顶住了,没有放弃心中的价值追求。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都做不到。
这是我们能向王阳明学的最好的东西,也是心学的精髓所在。
费尽一生心血写就《王阳明大传》的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在今天,王阳明心学仍有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比如“关注内心”,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何种社会,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
在当下,人的欲望日渐膨胀,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明白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和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
此时,我们就需要学学王阳明,把灼灼目光收回来,投向自己那放逐已久的心灵。
如果我们放任自流,像很多现代人那样物欲横流,却会造成严重的精神危机。
而内心强大,正是消解严重精神危机的灵丹妙药。
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是你创业融资遇阻,职场晋升困难,感情状况不佳,以及遇到其他许许多多的逆境、困难、瓶颈,希望大家都能提醒自己:先稳住!
重要的不是接下来立刻就要赢,而是现在不能输。
古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炒股讲求的“及时止损”。
都是这个道理
最后小结一下穆里尼奥的人生逆转三步骤:
第一步:控制,不让情况恶化,也不着急反扑。
第二步:积聚力量,等待机会。
第三步: 抓住时机,趁机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