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手记一“关于爱心与童心的随想”读后感
早听说这本书,早撒下了一腔神往,却因种种原因从不曾她谋面,这个暑假,捧着她,抚平了过往学期的忧伤,好多困惑得到了解决!
书中观点一: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一颗爱学生的心。
我的问题:1.如何算是爱?怎样爱?
观点摘引:教师爱的特质: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不是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不是只为目标的“利诱投资”,是朋友般平等真诚的感情。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的反思:这点我觉得平时做得挺不错的,自己从来都不是那种功利心特强的人,看到学生把自己当作知己,颇有一种竞胜的喜悦,被学生当作自己人,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是的,这种情况下,哪怕有错了,吵他吵得特狠,他都知道老师是为他好的。可是颇具童心的我,却有一种被歪心思的学生利用和耍弄的感觉。一同学有了心结,帮她辅导心无余力的时候,推荐她找个心理医生,却被与她交好的同学诬陷,说我从中落了她看医生的回扣。天啊,我好像第一次才知道窦娥是怎么死的。这种你读她眼睛读出的,当面知道你对她好,而背后却在荒谬的友情里迷失真我的人,如何教她,让她明白什么是真爱呢?明知道,越这样,越应当理性的教她分析,教会她做人处事交友,可是真的能坚持下去,满怀童心地继续爱她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选择了老师就不可能有第二种回避。但是反问自己:我哪一点做的不对啊,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了?
书中观点二: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感情依恋。
我的问题2:尊严从哪里来,是不是教学教得好,成绩好,学生就会折服?
观点摘引:高深莫测的派头,凛然不可冒犯的气场,一见就躲的威风不是真正的尊严,只是威严。无微不至地关怀,平易近人的问候,结伴的同游,建立起来的感情,会让学生不把我们当老师,而我们此时获得的就是朋友、同志、兄长、父亲的尊严。
我的反思:哦,看来尊严不是所谓的表演可看的程式。想起来了,这种程式应该是九年前初次调到初中时,我眼中的羡慕的表象。那是所乡村中学,由于扩招极需老师,正在小学任教的我被力补到那里。对象瞬间变大了,原来是小学二年级,一下子蹦到了七年级,站在讲台上,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威压。教材不熟的情形之下,哪有能力监管全班学生上课的动态。上课时的精力全集中在教参书上,唯恐哪句话讲错了,误人子弟。于是乎,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做大动作,不交作业的现象我每天都急得焦头烂额。楼上有个班,常常是静悄悄地,了无声息,班内秩序井然,班主任老师还常常不在。偶尔有点骚动,只要一生高呼“老班来了!”室内准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到(不是本人杜撰,皆是当时班里学生自述)。我对这位老师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因为那时的我吵个学生都不会,只会柔声细语地讲些自己都未必信服的道理。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师的法宝就是吵,将军般威风凛凛;批,罚站罚跑。那时候,我以为这就是境界至上的管理了,这就是教师必须有的尊严了,以为这样决然不会再因为哪个学生的调皮捣蛋而生闷气了。可是当这届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一个个学生竟然会咬牙切齿地恨她们的班主任,背后骂她灭绝师太!我深深地被吓到了,也惶惶得可怕,如果我真的变成这样的老师,宁愿天天受孩子的气,和风细雨地待他们,也应该总有一天,他们开悟了,记得老师的好吧。这怎么也好过每每回忆,便恨意绵绵的结局。
从背后得知了那个老师的绰号后,我才将探身扔出去的佩服重新捡拾了回来,仍旧过着吹拂春风的日子。
今天读到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才深有体会,真正的尊严,不是学生的畏惧的表象,而是日久见人心地情意绵长。多听窗外的声音,多读意义丰厚的书籍,修炼自己让德覆盖身心会获得学生的敬;教有所长,课堂让学生张扬,生命狂欢;私下里,聊聊天,常送些暖言柔语,相信学生的目光中充满的应该是爱。我之前缺少的可能就是这种私下里对孩子们的小温馨,跟他们融入的还不够,对他们的了解还不够多,分享给他们的时间还太稀少和欠缺。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他们不懂得爱;当孩子懂得爱的时候,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孩子,所以教会孩子懂得爱,才是我们教师幸福的开始。
书中观点三:爱的教育,最终目的是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我的问题3:爱自己,爱父母可能很容易,爱他人就有了一点困难,更别说爱社会、民族、国家、自然,怎样培养学生爱的强大能力呢?
我的反思:在这本书中,李老师讲述了一个同学真实的成长案例《宁玮:祝你一路平安》。我边看边思,大有收获。宁玮天生就是一个极具爱心的人,开学伊始,就帮同学整理内务,替生病的同学卖药,他能做到爱同学;开学典礼也因请熟悉的乡人吃鸡蛋而遭到奚落,陌生环境里他能做到爱朴实的农民;因顾忌家境艰难毅然放弃学业,他承担家庭重任,一心爱家;在酒店打工替厨师长抱打不平决意辞职,他爱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期间念着老师学校的好,给老师和女儿捎礼物,请老师吃饭,很显然他又是一个多么知道感恩与回报的人。而宁玮直至最后,生活处境都令人担忧。可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到了人生艰难与生活堪忧的地步都不肯放弃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爱与期待呢?我觉得应该是李镇西老师在学校的爱活动、爱实践、爱鼓励、爱支持都培育得相当到位,才会有这涉及人生亦不变的宝贵的爱的本性的坚持吧!设想一下,如果在学校的时候,宁玮有爱付出的时候,李老师就用“孩子,你别傻了,干嘛让自己吃亏呀,你先搞好学习,再去管别人的闲事,别因为帮助别人浪费了自己的学习时间”等等话语规劝,会有今天处处碰壁却爱人爱事爱社会不止的行为吗?种下了种子一定是会发芽、开花、结果的。像李老师呵护宁玮一样善待每一个有爱的学生,把他们爱自己爱他人的思想培植成树叶树干吧,那样,当孩子们长大的时候,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情状呢!曼德拉说过“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
消除无爱世界,还世界一个公平、正义、真诚、友爱,从我做起,从教育每一个学生学会爱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