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是生命的第一动力,人类文明的一切都是它推动的结果,性和攻击性的动力,也是它演化的结果。
全能自恋,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是神,神一动念头,外部世界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予回应;如果外部世界不按自己意愿运转,神就会变成魔,恨不得毁了外部世界,这就是自恋性暴怒。全能自恋和自恋性暴怒是心理发展水平最低的一种表现,这种人彻底地活在一元世界中,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意志,而不能感受到别人和自己一样是平等而独立的存在。
全能自恋是所有婴儿一开始的心理。这导致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婴儿觉得自己是神,但早期婴儿的能力接近于零,他的一切得依赖于抚养者的照料。当抚养者能及时回应,照料好他的吃喝拉撒睡玩,并能给予情感回应时,小婴儿觉得自己像神一般伟大,声音一发出,世界就满足;他会觉得“我”是好的,“你”也是好的,于是就有了“好孩子”和“好妈妈”。当抚养者不能及时给予回应,忽视或拒绝了小婴儿的声音时,小婴儿就产生了彻底无助和自恋性暴怒,恨不得毁了这个世界;这时他觉得“我”是坏的,“你”也是坏的,于是就有了“坏孩子”和“坏妈妈”。
最好的养育观念是孩子越小,越要精心呵护,给予小婴儿及时的回应,满足他的全能自恋,尽可能减少他无助和暴怒的时刻。“好”足够多时,小婴儿会随着长大慢慢整合。他发现,虽然婴儿和妈妈都有好有坏,但基本都是好的,他的世界也基本是可控的,他的重要意志可得以实现,他可以安全、舒适地存活。
如果一个成年人如果还严重停留在全能自恋状态,会变得麻烦很多,因为他的需求和暴怒,都远大于小婴儿;并且成年人的自恋性暴怒一旦变成攻击性行为,易导致严重的破坏。
2 内聚性自体。
科胡特认为,自恋的作用是使破碎的自体碎片连成一片,形成完整的自体,一个较为完整和坚固的内在心理结构,即“内聚性自体”。
科胡特所使用的自体概念是广义的,即指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这个核心在空间上是紧密结合(内聚性)的,在时间上是持久的,是个体心理创始的中心和印象的容器。一个具有内聚性自体的人,通常会体验到一种自我确信的价值感和实实在在的存在感,
3 里子与面子
里子是你觉得“我很好”这种感觉是一种很真实的东西,不会因为外在条件的变化受到很大的损害;面子是虚体自恋,你的自我价值感,和外在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外在条件很好的时候,自恋会爆棚,但是当外在条件变差时,自恋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如果一个人主要是虚体自恋,那么做事情时,注意力会放在外在条件这些比较虚的东西上,而对真实的、核心的东西好像总是把握不住、有所忽视。严重的虚体自恋,都是严重的全能自恋,就是一个人还在幻想着自己是全能的神,没有做不成的事,没有达不成的愿望,没有追不到的爱人。
真正滋养实体自恋的是投入地去爱,投入地去做事情。这个过程中,自恋不断受到打击,但最终因为真正建立了深度关系,增强了情感与能力,结果都会增加一个人的实体自恋。一个人有了基本的实体自恋,才能做自我观察。
心理学家弗兰克讲实体自恋时说:“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幸福就会降临。”
总结:个人成熟心智的一个起步标准,就是能区分想象和现实,并能知道想法不等于行动,更不等于后果。从想法到行动,从行动到有,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也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努力,然后,想法才能变成行动,行动才能结出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