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部编本教材,看似简单,实则教起来不简单。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课文该如何处理?教什么?我认为至少要抓四项训练:一是朗读训练,二是词句训练,三是说话训练,四是思维的训练。
所谓训练中的“训”,就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思考,有方法的指导,学生的“练”就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思考,有方法的指导下,孩子们所进行的实践活动。这样的训练实际上就是三个方面构成的。一是教师的指导,一是学生的实践,再则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合作。
朗读可以帮助孩子们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可以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可以丰富孩子的口语表现力。朗读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里,老师要帮助学生正视朗读,只有正视朗读,就不是随便的拿来就读。过去有一句话:讲不透,读来凑。这就说明读很重要,学生只能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思考,有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实践。
要做到有感情的读,读正确、读流利是前提。读正确,就是读音准确、吐字清晰、不添字、不丢字、不颠倒顺序。读流利,就是不破句,不頓读,做到连贯地读。读流利不是意味着读的快,比如: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读书时该停顿时一定要顿读,自然读出像说话一样。
培养学生的朗读训练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该断时一定要断,若学生读不好,教师一定要及时指导,给学生分析,老师范读,生练读,然后展示,这样反复训练读长句子,学生练好了,为最后的成段的朗读做了铺垫。二是读好不同的语气。比如:“我多想去看看”,有这样的一句话。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老师在教这样的句子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感情,及时给学生练读。教师应该引导孩子读好语气很关键,作为教师,绝不能轻易放弃朗读指导,没有范读的教学实践是件遗憾的事情。老师范读,生练读,最后学生展示读,这个环节是不能少的。
感叹号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这样老师有感情地读,是为孩子们后续的有感情的读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为正确运用感叹号做了铺垫。
三是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一些,他要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品味出角色的不同的心情,然后在读出来,我们在这三个方面的指导,孩子朗读训练过程中还要关注一点,那就是我们在指导孩子阅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的技巧和形式上,这句话读的重一些,那一句话慢一些,这样的指导不是不需要,而是需要技巧,在这里说的不是技巧问题,而是理解问题。
此外,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很重要。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学生模仿的典型,我们教师的范读会产生一种直观的形象,感人的效果,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节课上,若听不到教师的范读,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要想帮助孩子达到上述的要求,就不是读一两遍的事情,对孩子们要进行长期的,认真的培养和训练,就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