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婚姻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夫妻关系和谐,亲子关系紧密是幸福的体现。一句“你不懂我对你的爱”让很多家庭产生共鸣,夫妻之间会因为觉得我是为你好,而你为什么不开心,;亲子之间我是为你好,而你为什么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呢?正因为我们是最亲的人,我的话、我的行为总是认为都是为你好,然而你已经在毫无警觉的状态下处于控制三角形中了。
一、夫妻之间
因为女儿在跳舞一事上存在情绪问题,老婆提出一个建议:跟舞蹈老师说说看,能不能女儿在跳舞的时候,自己也能够跟着舞蹈老师跳,这样可以观察一下女儿跳舞的表现,同时也让女儿感受到妈妈跟她一起跳,心态会好一点。
记得当老婆以微信告知我她的建议,我的大脑当中不加思考的出现这样一个想法:这样似乎不太好吧,老婆在里面跟着跳会不会对舞蹈老师的教学产生印象哦,再说,那里不是成人班,你去跳合适不合适啊?(其实我的这种想法是原生家庭的家庭文化的传承,要摆脱原生家庭的一些影响真的有难度啊),当时不加思索的把自己的想法发给老婆。老婆当时觉得有道理,接纳了我的想法。
下午老婆送女儿去跳舞。跳舞结束回来之后,很兴奋的跟我讲:今天跟女儿一起跳舞了,感觉很好。唉,不是说不跟跳了吗?看到老婆跟着女儿一起跳舞,而且状态很好,我知道我当时错了。我无形当中进入控制三角形中充当了一个所谓的助人者,幸亏我及时感悟到,从控制三角形中跳出来。
二、与女儿之间
昨天晚上回家已9点多了,看到女儿还在做作业,我问了一下原因,因为感冒了,身体不舒服,再加上写作文,所以比较慢。大概到了10点左右,女儿还在写作文,考虑到孩子身体原因,我建议她早点休息,写不完明天早上再写。女儿不听,自己一定要晚上完成。女儿看着爸爸、妈妈都起睡了,开始哭了,但自己又执意要继续写。我们已不再劝她早点睡了,让她自己安排吧。
出于对女儿的关心,劝女儿早点睡,女儿不听,其实我已经进入到控制三角形中,幸亏我及时刹车,未进入控制三角形其他角色。其实女儿她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因为之前都是要求周六之前作业的。
一旦进入控制三角形中,你将一步一步的变成为情绪失控者,在上述两件事中我幸亏都止步于所谓的助人者,这得益于学习。关于老婆跟着女儿一起跳舞,既然老婆有这个想法,就可以尊重她去做,若真正出现问题再劝她也不晚;关于昨天晚上女儿很晚还在作业,女儿有这样的执意,即使劝她也没有用,何不尊重她,尊重她的安排,虽然晚睡对孩子的身体有影响,跟女儿讲清楚,偶尔一次又何妨。
其实我们对待家人的方式更多的会受到原生家庭的文化的传承,有时我们进入控制三角形中是好无知觉的,因为这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如果不学习,就不了解自己的状态;不践行,就不会提升自己对控制三角形的防御能力,虽然我还没有做到先知先觉,还不能完全当知当觉,起码我已经能在摆脱控制三角形的路上,不断践行尊重与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