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故土,天南地北上学的、工作的、做生意的、打工的…… 但凡能赶回家的,都会在大年三十下午前赶回家,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准备年夜饭。
家乡的习俗,女儿出了嫁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是不能在娘家过年的,婆婆家的年夜饭,从吃完中午饭就开始了,分工明确,和面的、剁馅拌馅的,准备工作就绪后,一个人擀皮,三四个人包饺子,码在铺上报纸的蒸屉上,待到包的差不多够两三个人吃的时候,包饺子的撤下一人开始生火准备煮饺子,等水烧开时,这边包的也差不多够一家人吃了,但是年夜饭的饺子都准备的富余,须得如此以寓示年年有余。
看着满蒸屉各式形状、环肥燕瘦的一个个饺子,看着灶爣里愈烧愈旺的火红的炉火,我仿若看到了一家人在来年里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把日子过得如这灶塘里的炉火般红红火火。
团圆的最好体现形式,莫过于全家人围坐一桌,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边谈天论地边互诉衷肠,儿时的春晚,是一个节目不拉地连广告一起看,如今许是年岁大了,思想成熟了,视角和观念变了,对那些娱乐节目再也提不起兴趣了,2017的春晚,除了满嘴的饺子汤味,唯独印象深刻的,是朱军和董卿介绍的那几位84——105岁的老红军的亮相,还有其中一位老红军的快板表演,以及舞台上一群新时代军人的歌曲节目,“长征路上铸军魂,强军梦里锻新人”,新老军人,同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讴歌的人!
孩子们是体会不到这些的,吃完饭后,放炮放烟花就成了他们的最大的乐趣,家里的男人便担当了领孩子放炮的重担,女人们则在一边远远地欣赏、拍照。如今的商家也是越来越会投其所好了,放炮是男孩的最爱,花炮里全是小汽车小飞机小坦克等各种男孩子们喜爱的小玩具,五岁的小侄子放完三四打,哭闹着还要放,他是放不了炮的,只是喜爱里面的小玩具而已,不过这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气氛,还是让人感到一种平实中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