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提到在父亲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之后,亚历山大虽然顺利继承了王位,但是强敌环肆。南方的雅典和底比斯纷纷宣布脱离控制,北方的色雷斯及多瑙河周边的国家都开始蠢蠢欲动,西边的伊利里亚则直接发动了叛乱,东边有虽然马其顿的大军已经越过了赫勒斯滂,进入了小亚细亚区域,但是领军的帕尔梅尼奥立场难以猜度,而另外一位将军阿明塔斯则是亚历山大公开的敌人,甚至不止一次的暗示腓力二世应该修改王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全部逆风。虽然大凡能够镌刻史册的英雄都有恢弘的气度和对抗凶险的信心,但是像亚历山大这样刚刚继位就面临如此绝境也实属少见。
一、希腊战役
亚历山大的朋友试图说服亚历山大完全放弃对希腊各个城邦的控制,对于企图叛乱的部落,要用温和的手段赢回他们的效力,设法在变故刚刚开始之初,就采取安抚的措施并且防止事端的扩大,并且与阿明塔斯讲和。然而亚历山大此时就开始显示出其独一无二的实行风格,他认为这些建议不仅示弱而且过于怯懦,他非常明智地决定自救之道在于坚定的意志和恢弘的精神,任何屈从和退缩只会鼓励对手进一步的欺凌和蹂躏。他先是派遣了一支秘密小队快速进入亚洲与大部队回合安抚了帕尔梅尼奥,同时以叛国罪处死了阿明塔斯。然后以他一贯的神速亲自领兵南下色萨利,在山口与该地的守军遭遇,通过迂回的方式形成战术上的压制态势,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获得这一战的胜利。然后北上多瑙河,先是在陷入大山、坚城和河流三个方向围困的情况下成功的通过战术演戏的小把戏驱赶了敌人并成功地撤离了天涧之地,最令人惊奇的是在得知撤离之后对手疏于防守又快速地重度河流并在夜间发动了奇袭,通过时间和节奏上的出其不意成功地战胜了多瑙河附近的蛮族。在这之后又带领着数万人的大部队在两周的时间强行军300英里,在底比斯人尚未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已经抵达了城下。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从本质上讲无论是亚历山大还是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对希腊文化都非常尊重。虽然佩拉作为马其顿的首都是当时以马其顿为首的科林斯联盟的中心,但是希腊的灵魂还是位于雅典,而亚历山大也一直将自己视为更广泛意义上的希腊人,所以在后期战胜波斯之后一直在尝试将以雅典文化为代表的希腊文化输出到亚洲,即后来在继业者战争及后期形成的非常明显的泛希腊化效应。除了雅典之外,底比斯由于孕育出了伊巴密浓达这样的接触国王也得到了亚历山大和腓力二世的尊重。事实上,由于腓力二世幼年时期曾经作为人质在底比斯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很多伊巴密浓达的军事及斜行序列的战术思想,对其后来进行多兵种混合的军事改革,甚至引入萨里沙长矛建立马其顿方针都有很大帮助。在底比斯方面,大部分居民都倾向于放弃叛乱,但是不幸的是,少数反马其顿的流亡者的意见占据了上风。即便如此,一向作风强硬刚猛的亚历山大还是没有下达攻击的命令,他希望能够拯救这座光彩夺目的城市,并且也不希望自己的士兵有所伤亡。
然而亚历山大的耐心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毁灭的钟声已经敲响。由佩迪卡斯带领的步兵方阵在发觉有利时机的情况下擅自发动了进攻并打开了一个缺口,为了保证方阵步兵的安全,无奈之下亚历山大大帝只能派轻步兵、弓箭手一起推进协助。底比斯的军队和市民进行了顽强地抵抗,但是仍然无法逆转最终的结局。攻下了底比斯之后,亚历山大和联盟里的其他国家讨论如何处理底比斯。由于底比斯对周围的国家做过很多颇多损害的事,所以大部分的国家都提议彻底毁灭底比斯。这样,看似自然而然却又无比残酷地,一个希腊历史上的名城就这样从地图上消失了,除了少数祭司、亲马其顿者和诗人品达的后人,所以其他人都被卖为奴隶。在看到曾经数次击败希腊最强战力斯巴达的底比斯在转瞬之间就遭遇了灭城的命运,其他的城邦立刻就掉转了风向,放弃了叛乱并向亚历山大请求原谅。而亚历山大由于天生的慷慨心性,以及征服波斯的人生使命,并不希望在希腊本土耽误太多时间,此外他也需要其他联盟尤其是雅典提供的海上力量保证制海权的获得,所以并未过多难为其他城邦,而是进行了宽大处理。
二、格拉尼卡斯战役
在对军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遣散钱财,大量举债后,亚历山大踏上了征服波斯的道路。在经历了祭祀偶像阿基里斯之墓之后,很快亚历山大也将迎来与波斯的第一战——格拉尼卡斯战役。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一个人越是随心所欲,就越容易得到命运的垂青,而一旦他开始产生疑虑,就离命运女神的背弃不远了。关于亚历山大远征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远征只是亚历山大野心指引下的一场行动,所有的成果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他那人尽皆知的好运,另一种则认为在深入波斯腹地之前,亚历山大对于对方的一切情况和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事情也是按照他脑中的计划平顺的推进。而通过他与波斯交手的第一战我们就可以有效地否定第二种猜测:无论亚历山大对于对手的情况有着多么细致地掌握和多么精确地估计,在格拉尼卡斯战役前期就进行中波斯所犯下的低级错误应该都是他史料未及的,首先他们拒绝了罗得岛人门侬提出的焦土战术(中国俗称坚壁清野),然后又在格拉尼卡斯这场亚历山大的渡河战役中将适合防御的希腊方阵放在后排,用骑兵与亚历山大的队伍在河边硬钢。无奈最后技不如人,不仅失去了战役的胜利,同时也失去了生命。这场战役值得让我们评论的只有两点:可能是由于是时代差距的原因,亚历山大的很多对手所犯的低级错误甚至于会让我们对亚历山大的能力产生质疑,在亚历山大的整个战斗生涯当中,只有短命的罗德岛人门侬(在上帝刚刚发现他要有能力影响到亚历山大的事业时就急忙把他接走了),印度人波罗斯和波斯门的守军短时间内打出高水平的表现,所以很多亚历山大的莽撞行为(如这次的直接渡河对敌军进行冲锋)并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还会给人们带来他天神般勇气的错觉。第二点就是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已经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预兆:就像一千多年以后波斯人的后代应对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的战备和表现一样,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他们将要面对的对手的实力和意义是什么。而对亚历山大来讲,除了首战胜利建立起的自信外,最大的好处就是随着这一战后整个小亚细亚都在他的掌握当中,也强力地改善了他的经济状况,毕竟对于一个统帅四万余人的国王来说,他手头有的六十泰伦实在是杯水车薪,此前的他真的是太缺钱了。此外他也终于获得了和波斯王中王大流士三世直接对垒的机会。
三、伊苏斯之战
如果我将伊苏斯之战描述为亚历山大战争生涯的巅峰,我相信大部分对这部分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都不会赞同。从战役影响上讲,高加米拉战役是奠定了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的最终而且是最大规模的战役,而波鲁斯的战役则是设计最为精妙复杂同时执行层面也是最为值得称道的一场战役。但是我们的宗旨一贯是从本质上看问题,伊苏斯战役的过程基本上就已经向我们表明亚历山大成为所谓的亚洲之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客观上反映出的很多问题比对亚历山大本身能力的分析能说明的东西更多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伊苏斯之战之前的两个不同寻常的信号:第一、亚历山大非常罕见地由于洗冷水澡生病了,这个对于终其一生都有着极其健康体魄的亚历山大是非常反常的,其直接后果就是大流士三世放弃了坐等亚历山大的举动直接向他进发,这是一次由于生病导致的完全不符合亚历山大直奔目标风格的举动,但是确实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兵力较少的亚历山大获胜的难度。第二个信号,也是我们要详细讨论的一个,是一个历史上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一般称之为投石效应,不只是在亚历山大身上,在部分不世之功的前奏中我们都能看到类似的旋律。
先岔开下话题,如果各位了解武侠,想必对独孤九剑并不陌生。风清扬老爷子在介绍它时说到独孤九剑都是从败招中求胜。只能说现实比小说更加精彩,虽然独孤九剑的作者已经作古,但是它的精髓在现实中可是遍地开花了。受到遥远东方神秘力量的影响,亚历山大在伊苏斯(Issus)之战之前犯了一个非常严重且没有来由的错误,就是对阿玛努斯山(Amanus Mountains)的地形没有进行仔细的勘察,从而漏掉了从索契平原(Sochi)穿越阿玛努斯山的另一条路。其直接后果就是大流士通过这条路直抵伊苏斯包抄到了亚历山大身后,此时的亚历山大刚刚行至叙利亚门(Syrain Gates),得知交通线已经被截断的他大惊失色,而部队的士气也因为这个消息受到极大影响。这次的失误几乎可以说是亚历山大生涯中最严重的失误之一,全军将士的生命,征服波斯的伟业在似乎都即将湮灭。
两百多年以后,一位将军说出“骰子已经掷下”,并越过卢比孔河之后。并在一年多的时间迅速荡平了罗马以及伊莱尔达,并向对手所在的地中海东部发起冲击。但是他首先几乎是孤注一掷的带着数量较少的军团(约2万人,不足对手的一半)越过海面封锁到达半岛。由于海面被对手控制,其交通线可以说是完全被封锁。而他的对手采取了稳健地坚守策略,想要等到他由于粮食不足时再进行会战,从战略层面来讲,这是必胜的策略。如果成功执行,至少还能为元老院把持的共和制罗马续命几百年,也就不会有后来奥古斯都教科书般的无限跳反策略创建的罗马帝国。不仅如此,似乎是为了让天平向他的对手多倾斜一点,他非常冒进地尝试用不到一半的人数去围困对手两倍且补给充足的部队,结果在迪拉基乌姆大败而归,自己的命几乎都丢了,也使内战以来自己的优势形势突然变得命悬一线。
一千八百多年以后,有一个初出茅庐的炮兵少校,由于机缘巧合与法国大革命中的纯洁者罗伯斯比尔的弟弟小罗伯斯比尔交情甚好。当小罗伯斯比尔打算带他回巴黎时他选择了拒绝,因为他不太想被人认为和雅各宾派走的太近,卷入派系斗争太深。这虽然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想法,但是很难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虽然他不喜欢雅各宾派的集权以及过于极端的政治策略带来每天断头台无停歇地工作,但是从之前的经历来看,他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已经很大程度地和罗伯斯比尔的名字绑在了一起,而且雅各宾派确实也给予了他足够的机会和信任。结果是热月政变发生,曾经将无数人推上断头台的罗伯斯比尔也被他的对手送上了断头台,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守卫将军醉酒误事,这是一个他回到巴黎很有可能会担任的位置。不仅如此,在罗伯斯比尔死后,他也被从军队剥离出来在一个无关痛痒的机关开始了赋闲生涯,几乎断送了他的前途。
这三个人,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间,都犯下了几乎影响一生的致命错误,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呢在聊到投石效应之前,我们先看看故事的结局:
首先我们来看亚历山大伊苏斯战役的最终结局:亚历山大虽然有过短暂的震惊,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这绝境为他造就了他梦寐以求的机会,那就是将大流士的军队引到狭窄的区域进行会战,这样就会使波斯军队无法发挥他们人数上的优势。他以一贯的神速进行了一次反向强行军,与波斯军队遭遇在皮诺思河,最终会战的河岸提供的战场宽度只有7公里,使得亚历山大在人数几乎是1比2的劣势情况下能够依托空间的优势排出同样的战线宽度,得以执他最擅长的碾锤战术,一举获得会战胜利,奠定了征服波斯最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人,在迪拉及乌姆大败之后。他的对手虽然仍然保持着慎重的态度,但是对手队伍中的诸多贵族开始认为他已经败了,内战已经结束,甚至开始公开讨论他失败以后的财产如何分配。这种膨胀的心态让他们不再认可稳健的坚守策略,要求马上开始与已败之军进行最后的会战。就是这看似必败的最后一场会战改变了罗马历史,在这场名为法萨卢的战役中他成功的调用隐藏的四线队伍伏击对手的骑兵,并通过自己的骑兵和伏击队伍的侧翼卷击击败了几倍于自己的对手,并将自己的名字永远的留在内战胜利者的历史上——凯撒
第三个人,虽然失去了军队的职位和可靠的羽翼,但是在参谋局期间他开始仔细研究法国过去对意大利作战的战史和战争计划,并制订了穿越阿尔卑斯山等进军路线,进攻皮特蒙德、米兰甚至席卷维也纳的战略计划。在法国进军奥地利的莱茵河北部战线受重创,而意大利地区的南部战线也被动防守的情况下,他通过制订的计划征服了委员会,被派至意大利前线临危受命,打出了其生涯的第一场成功的大规模战役,继而征服了亚平宁并直逼奥地利,这也成为其迈向伟大的第一步阶梯。在这之后他还将继续六十几场会战,并留下了一部影响了现代社会法律雏形的法典——《拿破仑法典》
正如围棋中的一些死局,常规套路很难奏效,而很多看似胡乱投石问录的一子最后发现却是“神之一手”,一步弃子却盘活全局。命运女神有时会如同戏谑般地在你算无遗策,事事考虑周全,谨慎行事时让事情陷入僵局,而在你犯下了致命错误时对你展现出人生最大的机会。正如一位非常坦诚但是风评不太好的政治家曾经说过的一番话:因此,正如女子一样,命运女神常常是年轻人的朋友,年轻人虽然在小心谨慎方面很难做好,但却往往比较凶猛,而且能用更加大胆的手段去制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