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小的时候,我看了史蒂芬 柯维的《第三选择》,主要讲了一个概念,就是解决问题的选项不是只有A或B,还可以通过第三种更合理的选择C,使得双方都满意,达到双赢的目的。
当时,我还跟小宝简单描述了这个概念,不知道她懂不懂,但我们最近的沟通却很有趣。
小宝昨天自发主动地洗了她的衣服,还给家里擦了地板。虽是一时兴起,但妈妈也很激动,于是决定,奖励她可以买一个随身背的小包。
小宝早就想买一个“痛包”了,就是一个背包上别了很多勋章之类的东西。她是个“名柯”迷,一直想要一个灰原哀的痛包。期末考试前就跟妈妈商量好了,考试考好了就买给她。结果考试不太理想,“痛包”的事也就被搁置了。
这次难得妈妈开口,小宝欢欣雀跃地在“淘宝”上开始搜索目标。
看上一个喜欢的包,要六十多,可是妈妈说预算只有三十元。小宝跑来找我,可怜兮兮地问,妈妈,超预算了怎么办?
妈妈说,你可以退而求其次,买个便宜点的,但质量可能不太好;另一种选择是你可以在想办法从我这挣点钱,补齐剩下的钱。
小宝问:怎么挣钱?
妈妈说了几种方式,比如洗衣服,加作业,背英语等,都是我们这个“懒癌晚期”患者最不喜欢的。
小宝一听,直接放弃,说,谁说便宜就一定没好货,我找个便宜的。
小宝又转战到“拼多多”上,锁定了一款29元的,谁知点进去自己喜欢的,支付又成了四十多,还是超预算,怎么办呢?
来来回回一个小时,最终小宝给我看了一个包,支付“29.8”元。
我说,可以。
小宝毫不犹豫地点击付款,然后说,我再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点“谷子”(痛包上的勋章)之类的,回来自己装饰一下就行了。
原来她选择了拆分价格,把妈妈的预算花了买包体,自己花小钱买装饰。这样既不用跟妈妈说好话或者做任务,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只是花了一点自己的小钱。完美!
睡觉前,妈妈安排了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完成10页暑假作业。
小宝问:妈妈,我是一口气完成10页?还是上午下午各做5页?
妈妈:如果是我,会选择一口气完成10页,然后没有负担的开心玩。你怎么选?
小宝:我还是睡醒再说吧。
额~
这就是小朋友的“第三选择”,似乎跟史蒂芬 柯维的《第三选择》不太符合,但好像又确实给出了妈妈给的A\B选项之外的C选项,不能说这样好还是不好,因为似乎并没有达成“双赢”。但小宝没有局限在妈妈给的选项里,而是每次都会自己去考虑问题,我觉得这样也挺好,不会被别人受限,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她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我想也行再长大一些,她会给出一些让我们彼此都满意的“第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