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夜宿秦俑村竟一夜无梦,应该是真的逛累了,一觉睡醒已是天色大亮。
想要夜回大秦的梦想算是没有实现,不过想想,在古代,这里就是秦俑的制作地,心情也是美美的。希望英武的将军俑能给我勇气和毅力,让我在2018年坚持做最完美的自己,就像那些秦俑一样,即使长埋地下,但曾经留在岁月里的痕迹,足以感动自己……
起床后,给丫丫简单冲了个澡,我们就打算要回家了,但表妹夫的弟弟——馨秦苑客栈的帅气老板,坚持给我们买了可口的早餐。真是最热情帅气的客栈老板,还给丫丫送了那么精美的将军俑小礼物。馨秦苑客栈,临潼最美私人客栈真不是浪得虚名啊!
给表妹微信说了一下,我们就直接回家了。随着车慢慢驶出秦俑村,我依依不舍的再看了一眼左面的兵马俑广场,然后就看着它在我的视线里渐行渐远……
其实这世间的一切,无论当初多么辉煌,无论拥有多么厉害的丰功伟业,在时间的流逝中都会成为过去,并最终成为历史的灰烬。
苏轼说“事如春梦了无痕”,其实也未必留不下任何痕迹,只是在当时惊天动地的事情,时隔多年之后也可能只道是寻常了。所以珍惜每一天拥有的平凡日子,这应该才是人生最美的真实。
他乡再美也抵不得一句回家过年,回家,可能是中国人骨子里一直的坚持。而女人结婚后,有丈夫有孩子的地方就成了她们永恒的家。从这一点上来说,女人是这世间最无私,最大度,也最顾全大局的人。
回到家里,婆婆和小姑正在做馒头包子,公公和泽泽也在帮忙,我和丫丫便也加入了进去,当然丫丫嘛!用她爷爷的话说就是帮倒忙的。家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过年的氛围立即满满的绕了一屋子。至于老公,过了半天才发现人家竟然呼呼大觉了,好吧,看在这几天陪我逛街辛苦开车的份儿上,不骚扰了。
要说过年,真的就要有这样的氛围 ,而做做年食,这样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可在大城市这样的感觉已越来越淡。记得在小时候,从腊月二十五开始,母亲就准备年食了,炸油饼麻花,蒸花卷包子,炒臊子煮肉 ,炸丸子……反正直到大年三十晚上腊肉骨头下了锅,这准备才算是结束了。这些天,家家户户的年味儿隔着门缝都能闻到。而我们小孩子则大街小巷的乱串,串饿了回家手也不洗,母亲做熟的不论是什么,只要是能吃的抓起来就往嘴里塞,那些年食是真香。那香味长大后就再也没有尝到过,只在记忆里让人魂牵梦萦。
今年,不知远在家乡的母亲准备年食了没有,不过即使准备,肯定也没有以前的大规模多种类了。因为当很多人都搬进楼房之后,那样家家户户做年食的场景已越来越少见。我想原因有三,一来场地不允许,楼中不比院子,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可供施展;二来很多商家已经替大家把所有能想到的年食都准备了,不需要我们自己再动烟火,不过味道真不如家里做的,也是正常;三来呢!现在购物方便,货物充足,再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大量囤积食物,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带来的弊端就是年味儿越来越淡,人情越来越薄,因为我们再也不需要东邻借箅子,西邻要酵头了。不过所有的进步发展都是利弊掺半的,不是吗?
好在我们很多的传统习俗都保留了下来,随着习俗一起保留下来的,还有真挚的情感,美好的传承,这些一脉相承的东西并没有改变,这才是中国人的根基和血脉。
我想,这应该也是中国每年春运必高峰的真正原因。过年,回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