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们家做肉糕,下午买了新鲜鱼和豆粉,猪肉家里有。老伴准备好葱姜和盛肉糕的不锈钢盆,吃过晚饭送到约好的厨师家去做。
厨师是我的邻居,姓肖,字胜民。肖氏族侄。他属犬,今年五十八岁,中等身材,壮实。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能干人,年轻时会制鞭炮,跟名师学做石匠,中年带出很多学徒,人们戏称他"老师傅"。
老师傅近年改行做厨师。乡下有忧喜事请他办酒席,每年下半年,特别是年关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夜里十二点或者一两点回家。这不,今天白天给人办酒,晚上还有四五个人找他做肉糕,我家是其中之一。
肉糕是过年和办酒席缺不可少的席上珍,开席出的第一碗菜多是肉糕,叫肉糕起席。无肉糕再爱好的酒席也不爱好。农村说媳妇认亲上门,送日子都用肉糕起席。
八十年代以前,农村经济困难,上席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肉糕先出来就是充当这个角色。厨师装肉糕是用大菜碗,下面用碎片肉糕垫底摆铺平,把切成像扑克牌那样长方形的肉糕在碗上一块块成正方形垒起来,像磊砖柱子一样,上面慢慢收小一点,从侧面看像品字形。一般是一斤豆粉一碗肉糕,每人可以吃好几块,足以解决饥肠辘辘之苦。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身体储存的能量多,吃不下多少东西,上席的肉糕不需要那么多,用小碟子或者小盘子装肉糕,每人吃一块两块就可以,有三两粉一盘肉糕行了。
肉糕有人自己做,有人请厨师做,不论谁做都要技术。自己做的肉糕因为没有达到专业水平要么嫩了要么老了。太嫩容易煮烂,太老咬不动,口味不佳。厨师做的不老不嫩,味香纯厚,绵软可口。
做肉糕是老师傅的拿手好戏,他做的肉糕色香味俱佳,既有看相又好吃,看了就想吃,吃了又想兜着走。
老师傅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一位房地产老板的父亲去世,办四十席酒,出殡头一天晚上主人先用肉糕下面条客人吃,家乡叫过二到夜,即夜宵。武汉来的客人很多,吃了肉糕面,个个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于是,有人带头把肉糕用方便袋兜着准备带回去,前面乌龟爬开路,后面王八照路爬。接二连三有客人把肉糕装走。老师傅一看肉糕剩下不多,明天中午的酒席肉糕是一碗正菜,没有了怎么办?
正着急,又有两个客人拿着方便袋进来了,不好意思扭扭捏捏地说:‘’师傅,你的肉糕真好吃,能不能给一点我带回去给家人尝尝鲜?‘’老师傅想,反正已经不够了,何不做个顺水人情。"答应道:"只要你喜欢就拿一点吧。"
两人每人掏两包大中华香烟给他。老师傅找主人商量没有肉糕的事,主人说:"想办法把肉糕搞出来,钱好说。"老师傅邀人连夜上胜利街买鱼肉和豆粉回来加夜班,把四十席肉糕制作出来,主人给加班费他不要,给了比加班费多两倍的烟。
我忙完家里的事去老师傅家,看看肉糕做好没有。按响门铃,是老师傅夫人开门。
"细爹来了。‘’夫人依孩子叫我细爹(小爷爷)。
‘‘辛苦胜民了。’’我说。
‘’几大事呢。‘’她客气地说。
进门是客厅,穿过客厅进左边餐厅,桌子上摆两托盘肉糕,估计是给别人做的。
出餐厅来到进后院。
院子南面摆一个长案板,上面堆满搞肉糕鱼丸的边角料:鱼皮,鱼头,鱼尾,肉皮等,还有菜刀,锅铲。
炉子立在院子中间,炉子上是一个大海锅,里面的水冒热气。
街坊酒匠益民哥和他老伴徐大姐夫妻俩在院子里,他们家鱼丸肉糕先做,已经装好准备挑走,我说:‘’慌什么,玩一会。‘’二人就坐下来与我们聊天。
‘’人走运,做什么都走运。他们多的柴正好可以给你们家搞肉糕。‘’老师傅说。
‘’就是嘛。‘’徐大姐说。
‘’沾发财人的光。‘’我笑着说。
院子拉有电灯,光线依然有些幽暗,天突然洒几点雨。我说:‘’有雨吧?‘’老师傅说没有雨,果然再没有下。
开始搞我们家的肉糕。鱼和肉都搅碎了,老伴在盆子里加水,把豆粉到进去溶解。老师傅接手搅拌,把颗粒搅碎。豆粉有一种没有颗粒,有一种有,老伴买的是后者。
老师傅搅拌好豆粉把鱼肉倒进烧好水的锅里再不停地用锅铲拌匀,然后倒进豆粉水,又不停地搅拌,加盐,加葱姜,加调料。老伴在炉子前添柴,烧火。
豆粉水混合鱼肉葱姜在老师傅的手下晃动着慢慢浓缩,慢慢由白色变青色,慢慢浓稠。香雾缭绕,气泡翻腾,像煮腊八粥咕咕啦啦。
老师傅边搞肉糕边聊天,上面的故事是这时讲的,他说得神采飞扬,古铜色的脸上堆满笑容。他像魔法师,将一锅豆粉水变成肉糕然后起锅,装进大铝盆,放在一边的桌子上,大功告成。
谈笑间肉糕搞好了,一切顺利,预示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我们高兴,老师傅高兴,老街坊益民家也是一切顺利,我们同乐。
过了一会益民夫妻先回去了,我们坐了一会随便付了一点辛苦钱给老师傅。他还说不要,不要肯定不行,我把抢塞进他的口袋。两人抬着一大盆肉糕回家。
做肉糕过年,迎八方来客。
朋友,新年欢迎来大别山罗田做客,家家户户有这样的肉糕招待你。吃一碗滚烫的肉糕吧,吃了肉糕,你将终生口留余香,念念不忘。